广州物业维修基金发现大黑洞 |
|
|
本站讯 粤港信息日报 2002-05-30 15:10:29 |
|
作为让广大业主安居乐业的一大举措,广州市政府要求各住宅小区建立物业维修基金已近3年,但是直至今日,按“理论计算”数额应达数十亿元的这笔资金只归集到2亿多元,而已收取到的这笔款项,按规定存入到指定银行开设专户的只有5000多万元。也就是说,属于小业主所有的这笔基金中有1亿多元没有受到银行监控,有可能被开发商截留挪用。更为严重的是,若干年后,目前成色尚新的商品房陆续进入保养维修期后,小业主可能将要面对无人买单的窘况。
1亿多元未受监控
去年,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按当年各物业公司上报报表进行统计,根据物业公司自报的数字计算,目前全市已收取到的物业管理基金总数为2亿元左右。然而,记者了解到的信息却令人吃惊:这2亿元中按规定必须存入监管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东分行的总数只有5000多万元,也就是说,这笔属业主个人所有的基金中有1亿多元没有受到监控。
同样令人不安的是,目前广州已在银行开立基金帐号的150多个楼盘中,共有小业主26582户,按每户按楼价2%缴交维修基金计算,全市在银行中的存款应达7.9亿元,而不是现在的区区5000多万。
而且,以小业主名义开户、一户一卡并应逐一发到这2.6万多户小业主的银行维修基金专用卡中,有4000多个是“1元户”,也就是说,这批小业主在银行中,其名下只有1元钱的维修基金。而这些“1元卡”,由于“见不得”小业主而被开发商或物业管理公司长期锁在抽屉里。
这笔属于小业主所有的庞大基金大部分没有存进监管银行,只能有两种解释:或是小业主积极性不高维修基金未能真正收集,或是被开发商违规截留挪用。
利息也被吞掉
事实上,目前广州市新开发的楼盘,大部分仍由开发商属下的物业公司管理,面对这未受监控的款项,当资金流出现紧张时,谁又能保证这“两位一体”的经营实体对这笔数目可观的资金不动心?
事实的另一面是,按政府制定的维修基金使用办法,所有发生的维修费用应由增值部分支付,不足部分从本金内支出,但提取后应及时补回。也就是说,维修基金存在银行里可以计付利息,本金被截留也就意味着属于小业主所有的增值部分也被吞掉了。
无良开发商三大把戏
有关部门的一份调研报告谈到无良物业公司和开发商在缴交物业维修基金时的种种把戏:
有的确是收取了部分维修基金,但却没足额划到银行,所以不敢把维修基金专用卡交给小业主,害怕资金已被挪用的事实曝光。
有的将属于数个小区的物业基金划到监控银行一小部分,应付式地开个1元钱的空帐户了事。
还有的是今天存入极小一部分,明天又变着法子将款项提走。
缺口数十个亿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官员担心,目前广州不少早年建成的商品楼已开始进入维修期,但大多数小区并没有按规定设立物管基金,小业主安居之中隐含着极大隐忧。如市内某栋20世纪80年代交吉的高层住宅楼,电梯因年久失修而被有关部门查封,楼内供水管道与用电线路也因陈年老化而经常停水停电,而开发商完成开发卖完楼后就走了,大楼维修长期无人过问。最后小业主在政府协助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筹集到维修费用。
目前,广州市内共有住宅小区1200多个,还不包括老城区内数目众多的单体楼在内,但是已建立物业维修基金的不足160个。
广州大规模开发商品房已有10年历史,交付使用的物业达数千万平方米,数十万居民成为新业主。按目前物业维修基金缴交标准计算,若以亿元为单位,数额当在两位数之上。但截止至本月,属开发商自己在银行开设专项帐户的只有7个楼盘,大多数楼盘都向购楼者隐瞒了政府规定必须要建立物业维修基金的事实,以规避这笔数目不菲的开支。
业主财产被侵夺
按照广州市政府的规定,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在1998年10月1日前核发的,物业维修基金由购房者按购房款2%缴交;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在1998年10月1日以后核发的,由开发商按物业总投资的2%缴交。
照此推算,这两年才卖楼的楼盘,均应该由开发商缴付维修基金。
政府权威人士说,不管是业主掏钱还是由开发商缴付,这笔基金都是小业主自己的私有财产,等于小业主共同凑钱专项用于物业维修。该由开发商缴付的而不缴付,开发商不仅违规,而且还属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