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納治五郎
柔道起源

柔道起源於日本,前身是日本柔術。日 本柔術演變自古代的相撲,相撲分成二支:一支是以競技、表演、觀賞為目的的相撲;一支是以實踐為目的,為武士攻防技擊演化而成的柔術。

 

柔道是以柔術、柔和、體術為基礎的一種徒手格鬥的武術。柔術的歷史悠久,在『古事記』的『比力氣』與『日本書記』中均記載了野見宿彌以『角力』殺了當麻蹴速的故事,顯示柔道與相撲的事實。


柔術的流派形成的起源,使用的技術雖然都屬於冒生命危險的格鬥,但仍有不同的說法,其一為平安時代受獎勵的在宮中舉行的節會相撲,逐漸形成具有娛樂,娛樂性的競技比賽,進而由江戶時代的勸進香撲發展為近代相撲。

嘉納治五郎,生於一八六零年,卒於一九三八年,日本兵庫縣人,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系畢業。初隨「天神真揚流」高手福田八氏之助學藝 ,福田歿後又隨同派的磯正智氏深造,磯正智
氏歿後,再拜「起倒流」的飯久保恆氏為師。「天神真揚流」及「起倒流」均為陳元贇嫡傳之流派,而嘉納治五郎盡得其中的奧妙。嘉納先生曾潛心研究其他流派的武術,加以去蕪存菁,廢除一切危險動作及作一科學性改革,嚴訂比賽規則,重視「勝負」、「律己」、「修身」等三種法則,以修養精神為其提倡的宗旨與目的。於明治十五年組成了「日本講道館文化會」,自任會長,後改名「講道館」,即乃日本從「柔術」轉入「柔道」之最高學府 。
講道館
嘉納治五郎先生少年時期因體弱多病,常遭同儕欺侮,於是下定決心修練柔術強健體魄。當時正值明治維新取代德川幕府之際,雖然西洋文明傳入,但五藝未完全為之取代,好不容易覓得柔術老師,而於明治10年(1877年)拜福田八之助磯正智為師,學習天神真楊派的柔術,並向飯久保恆年學習起倒派的秘訣。由於該兩派各具不同的特色,因而引發他對其他流派的興趣,於是至各流派登門學藝,而能精心學習各流派的秘笈。嘉納治五郎先生萃取各流派的優點,加上本身的創意,建立了適合新時代的技術和理論,並以勝負、體育、修心為目的,以重視處世之道優於技術為發展之途,因為命為柔道。其禪述柔道意義的道場稱為講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