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天后宮簡歷

廟崗福地,崇奉天妃,荃灣天后宮位於石圍角之南,昔名烏石崗始建於清初康熙年間「約公元一七二一至一七二二年」,距今已達二百七十餘年,方其初建,廟分三間,中為正殿,旁為東西兩廂,正殿奉祀天后神像,兩旁設置太歲祠,自建廟以來,覃恩廣被,風調雨順,浪靜波平,客旅咸資寶筏有求必應,無感弗靈。
乾隆八年「公元一七四三年」信士黎卿上敬送銅鐘一個,重逾百斤,歷久不替,至今仍懸廟內。及至道光丙午「公元一八六四年」首次重修。嗣於光緒庚子「一九零零年」因廟宇歷時既久,風雨侵蝕,白蟻頻仍,蟗朽堪虞。經鄉中父老陳朝勳、陳鍚祥、曾漢新等發起再次重修,幸賴鄉士傾囊,商賈解珮,告竣如期。民國七年「公元一九一八年」廟貌復呈破舊,乃由鄉人陳秉瑞、陳宏昭、葉義亮及曾廷光等建議三次重修,聯一鄉之貧富,喜助樂捐,合各地之善士,慷慨解囊,集腋成裘,卒告有成。經於同年九月十五日開光。六十年後鄉事會諸公有見廟貌頹廢,丹青剝落,爰集眾議,發起四次重修於一九七六丙辰年十一月興工至翠年二月間竣事。
公元一九七八年戊午,政府建造地下鐵路伸展至荃灣,須在廟前挖掘一道深坑,建築護土牆,以致嚴重影響廟宇地基,當時由地方鄉紳陳流芳、陳浦芳、何永光、傅元洪、楊彼得、楊天祥、邱寶生、何卓明、陳永煌、陳永欽、何卓鴻、傅元平、許振超、鍾華貴、孫維德、劉金梅等組成「重修天后宮委員會」,陳流芳為主任委員,專責與理民府及地下鐵路公司會議,謀取適當步驟,監督修建工程之進行,一九八三年開始興工重修,並在廟前加建一座牌樓及東西兩廊,美化四週環境,至一九八四年甲子孟秋全部工程完竣,擇吉於同年十二月十二日「農歷潤十月廿日」舉行重修開光大典,同時在廟旁之蕙荃路球場建搭臨時戲棚上演粵劇,一連四日五夜,酬神助興,盛況空前。沿襲以上慣例,每逄每年「農歷三月廿三日」天后寶誕日,定上演幾本粵劇賀誕,酬謝神恩之餘,亦免費娛樂坊眾,使具有二百多年悠久歷史之古廟,神安人悅,香火更加鼎盛。





荃灣天后宮與荃灣鄉事委員會之淵源


荃灣天后宮溯源於雍康以上年間,由鄉人集資興建,迄今已逾貳百餘年,經歷蒼桑遞嬗,其間曾經多次重修,均由鄉人所發起,曾立碑文以紀其盛者,亦有四次。荃灣鄉事委員會與荃灣天后宮之淵源,應溯源於「全安局」即為荃灣鄉事委員會之前身,於戰前已在天后宮處理鄉中之日常事務,鄉民之糾紛,也在這裹調解,鄉彥楊國瑞、陳永安、葉錦荃、傅桐華、張煥廷、何祿基等,不單以天后宮作為鄉事服務地址,而本鄉遇有重大事情,亦在天后宮集會討論問題。每年春秋二祭,天后誕期,各村村民雲集,許福酬神,公演木偶戲,熱鬧非常。
前荃灣市集認可之公秤,於每年農歷貳月初一在天后宮公開投標,所投得之秤佣,除用作廟宇保養,司祝薪金及酬神外,則用作辦理鄉中各項福利經費,如改善地方環境,濟貧助學等用途。
六十年前,鄉彥先哲為提高鄉民之文化水平,利用天后宮兩旁偏廂及左邊之兩座屋宇作為校舍,創辦荃灣公學,興學育才,迄至廿餘年,年前鄉中適齡學子增加,非另建校舍不敷用,當時紳商如何傳耀、陳永安、葉德範等發起籌建一座完善之新校舍,成立籌建荃灣公學新校委員會,經數載之籌募,幸得鄉村父老及商界人士鼎力支持,伊底於成,宏大之校舍,具有小學及中學〈即現在的荃灣公立學校及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中學〉,對荃灣之教育事業,貢獻良多,前賢之功績,實為後世所敬仰。
以上概述天后宮與荃灣鄉事委員會之淵源,藉以永垂後世,也為本鄉先賢父老等對宗教信仰之虔誠,為鄉民謀求福利及作育英才之偉大貢獻,表揚高風。





義勇祠之由來


荃灣,古稱淺灣,前臨濱海,後枕帽山,水陸交通便利,清初康熙時代,頻頻鼓勵內陸移民南來,人口驟增,當時匪患未靖,邊陲防衛力弱,奸究百出,海盜猖獗,人民遠避侵擾,紛靠山區建村聚居,務農為生,種植山薯波蘿雜糧,附居海島,作業漁鹽者亦眾,斯時已施行保甲制度,荃灣分為十二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農村社會,貿易市集,遠近村民定期挑運農產品會聚交易,而市場中設有一公司秤者,提供衡量服務,從中酬收秤佣,撥作天后宮香油及鄉村事務費用,有小部份外來村民對徵收佣金不滿,而又或因平時在田野間之瑣屑事端,發生口角,宿怨成仇,偶然小故,遂起私鬥,其時法紀廢弛,民風蠻悍,械鬥風氣熾甚。
清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壬戍〉城門八鄉村民,不斷藉故攻犯荃灣,以眾凌寡,每次鋒鏑壓境,盧舍幾度丘壚,瘡痍滿目,令人髮指,仗賴地方青年挺身而出抱著大無畏精神,桿衛鄉土,作殊死扺抗,使閭里得保,此役相持三年,幸蒙鄰鄉耆老出面調停,化干戈為玉帛,寢息鬥爭,計前後犧牲殉義者, 有鄧亞求、林秩英、鄧延光、鄧乙福、賴亞丁、黃金貴、楊亞七、曾宏信、劉發昌、劉亞長、劉其讚、何掄英、許盛綱、陳大德、劉亞七、鄧位祖、孫爵乾等十七人,眾念其功在鄉井,義薄雲天,乃於天后宮偏殿設立義勇祠,時盛祀奉,春秋二祭,用以崇德報功,逾百年來,祀事罔懈。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癸酉〉鄉耆楊國瑞先賢,撰碑文銘於石,固以昭示後人,亦藉此稍慰諸先烈在天之靈。一九八四年〈甲子〉重修天后宮時,並將祠殿供儀,粲然一新,永垂千古。

返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