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
與我們一同交流的大學生,大部份都會覺得中國法律的寬鬆是無可奈何的。
中山大學的一位男孩子跟我說:一次一輛公共汽車在繁忙時間衝紅燈,並與另一輛車輕微相撞,一名公安慾執法,但卻受一群趕著時間上班的市民鼓譟;公安只有離開,當作什麼事都沒發生。在香港,以趕時間為理由而不執法似乎不成理由;但在內地,那兒的人的大概會覺得法律在那時候是次要的。
而第三天跟外語外貿大學的大三生討論有關‘假奶粉事件’,都是同樣無可奈何。
當然,對於誰要負最大責任,他們都有不同意見,但問及能建議什麼方法根治或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他們都難以講出實質可行的方法,有人會覺得這是經濟及社會的問題,因人民貧窮,買不起品質較好的奶粉,無可奈何地,那是無可避免的;亦有人從不法商人的角度去想:他們缺乏的是教育,若新一代商人都以正當手法去經營,這問題便不會發生...從第一個角度,意思是否要讓最貧窮的人都富起來,這問題才會解決?但以資本主義的國家來看,似乎貧窮的人始終都會存在,那類似假奶粉事件的事情是否永遠都不能避免?從第二個角度看,教育似乎是最有效,但長遠、而空泛的解決方法,我們不能確保教育果真能使每個商人‘有道德地’賺錢,更何況現行內地的教育制度並未能保障均等教育...最實質,而有效的方法,似乎都是制定及執行更嚴謹的法律...但若這種‘無可奈何’如此的深入每一位未來中國社會棟樑的心...那這問題何時才能得以解決?
富足vs貧窮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的寬敞整潔舒適、有點香港式的廣州地鐵、有著豪華裝修的外貿外語大學圖書館及學生宿舍、很具規模的大學城模型、由大學生經營的很優雅的cafe、很大規模的荔都廣場及其新穎貨品、什至所有老人家免費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優惠...每個畫面都深入我腦海,無不使我驚嘆中國的發展...
但另一邊廂,卻反映著貧窮的、無助的一群:
一個頭髮蓬鬆的婆婆,拿著一個乞討的碟子,看見一群衣著光鮮、每一位都精神奕奕、面帶笑容的青年人,她會否想:這一次該有不少收穫了...可惜,她又再次地帶著失望離開,她大概不會因著那群青年人的冷漠而感到傷心,因為她已見慣不怪了...但她大概想不到那一群年青人的心都是酸酸的:想幫...但,一個硬幣真的能幫她嗎?不知道...矛盾的心情:不幫,心裡很不好受;幫,怕人家說,這是他們的手段/幫都幫不了多少...
而在回程的車上,有好一段時間我呆呆的看著街景:一幢幢密得令人難以想像的泥房子...它們都約有三四層高吧,它們密得屋簷碰著屋簷,住在裡面的人是怎樣生活的?我想,他們的世界該是沒有天亮的...衛生環境該是惡劣得不能忍受的...他們會否擔心一但有意外(如火警),他們會有多危險?他們根本不能有選擇去擔心的餘地;什至他們可能根據不知道自己需要去擔心這些...
連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