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啷, 噹啷……” 一位男孩子匆忙走過來, 拿起了電話聽筒. 說罷, 他手忙腳亂地拿過了紙筆. 他在紙上戰戰兢兢地寫上了一個彎彎曲曲的名字, 一個電話號碼, 之後還有一個公司名字. 他好不容易地記起了要詢問公司地址. 就這樣, 他完成了他的第一次面試約見.
面試約見, 每一位都曾經歷過的珍貴回憶. 公司地址, 一個每位聰穎孩子亦懂得問的問題. 想起來, 僱主僱員不就是自由市場下的平等交易, 那麼為何在大家的腦海裡, 面試總要在僱主一方的公司裡進行呢? 因為, 這就是定律!
早前, 看了一篇文章: 一位電視主持訪問某著名公司總裁. 主持忽發奇想, 隨意在白板上畫了一個 ”O”. 然後問總裁知道這是甚麼東西麼, 總裁一臉汒然地望著身旁的經理, 經理望著助手, 助手反望著總裁, 你眼望我眼, 六目交投, 總裁亦只有說道”不是原定問題, 拒絕回答”.
這位主持又到了一所大學問著同一個問題, 一陣沈寂過後, 這次的答案是”這個題目太淺易, 不要再耍玩笑吧.”
他又到了一所中學. 今次的答案呢? 是阿拉伯數目字零.
最後, 他到了一所小學. 答案包羅萬象, 有阿拉伯數目字零, 有英文字母O, 有太陽, 有月亮……
氧氣, 我們就在小學課堂裡知道關於氧氣的一切. 眾所周知, 它是生物不可或缺的, 對人體有益無害的氣體.
就這樣, 我們的知識一點一滴累積起來. 就這樣, 定律就寄住在人的心底裡.
若你亦是相信氧氣是無害的那一群, 你, 還是妳, 心中就給定律寄住了. 其實氧氣是有毒的, 在呼吸過程中, 它釋放了一種名為Free radicals, 累積在身體中, 從而破壞了體細包組織, 這就是衰老. 我們常吃蔬果, 不僅是為了營養的吸取, 更是為了能吸取了能抵禦Free radicals的抗氧化物. 若身處在高濃度的氧氣中, 身處者甚至會在數天內死亡.
當然, 今天不是化學課. 在傳統的學習模式中, 我們實在與太多的定律為伍. 只要你平日細心觀察, 以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定律成了細菌一般, 寄住在人們的心中. 隨著時間的流逝, 他們亦以倍數增長, 患者的症狀包括判斷力下降, 神志不清, 缺乏以意創造等等……
對於這全港患者人數最多的疾病, 香港醫療界暫時未有醫治良方, 只能呼籲市民: 不要恐慌, 要多觀察, 多思考, 多見證,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