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屋BookHouse
李林盛的奏折
康熙頗有幽默感,雖然在嚴肅的公文批語之中,往往也流露出來。康熙四十年十月二
十四日,陝甘提督李林盛上了一道奏本。這人的正式官銜是:“提督陝西甘肅等處地方總
兵官右都督加一級降二級戴罪圖功。”奏折中說:
“皇上著問:‘提督好,提督身上好么?各官好么?又在先的提督地方上事宜、雨水
情形俱不時啟奏,今你到任來,為何不具本啟奏?今后可將地方上事宜不時啟奏于 皇上
知道。又 皇上賜你鹿舌、鹿尾、干肉等捌樣,你可查收’等因。臣隨恭設香案,率同將
弁各官,望闕謝恩,領受訖。除臣恭奉 綸音,頒賜食品,見在另疏奏謝 天恩外,所有
奉宣地方事宜,雨水情形,令臣宣奏之上論,臣謹遵旨具復。伏念臣以庸愚,幸生聖世,
遭遇堯舜之主,身經太平之年,毫無報稱,夙夜兢惕……”此人不明白康熙的性格,奏折
中以大量套語歌功頌德,關于地方事宜和雨水情形,也是報喜不報憂。此人大概是漢軍旗
的武官,所用的師爺也不明規矩,在奏折上蓋了一顆官印。康熙朱批:“知道了。已后折
字寫清字,不必用印。”“清字”即滿洲文,康熙的意思是,這種奏折是秘密奏報,并非
正式公文,要李林盛自己書寫,不會寫漢字則寫清字好了。李林盛收到御批后,又上奏折
:
“……仰惟我 皇上承天御極,神武英文,雖聖躬日理萬機,猶無時不以民生為念。
曩因河東歲歉,上勤 聖懷,既沛賑恤之殊恩,復頒免賦之曠典,誠功高萬世,德邁百王
,薄海內外,靡不共戴堯天也……再臣應宜遵旨,以清字具折請奏,但臣雖稍識清字,因
年衰目昏,不能書寫,又兼清字之文理不通,如令人代繕,臣既不諳其中深義,誠恐詞句
失宜,并懇 皇恩,容臣嗣后凡陳奏事宜,仍准以漢字具奏,庶民舛錯之愆尤也。”康熙
批示:“知道了。此漢文亦未必爾自能作也。”他明知這員武將肚子里墨水有限,這封奏
折必是叫人代寫的,于是小小的諷刺了他一下,以后也不盼望他能自寫奏折、密報地方訊
息了。李林盛這封奏折雖是師爺所寫,其實還是有不通順處。例如“但臣雖稍識清字,因
年衰目昏,不能書寫,又兼清字之文理不通”,其實應當是“又兼不通清字之文理”。原
折中那一句話,變成了指摘滿洲文“文理不通”。好在康熙寬供大量,不予追究,如果變
成了細密深刻的雍正皇帝,或許會下旨斥責,罰他“再降一級,戴罪圖功”。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