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強車學堂
一般汽車常識及用語 ( 3 )
2 ) 離合器和波箱
離合器 :
Clutch,俗稱「極力子」。作用時接通和切斷汽車的動力源,使汽車能順利轉波和停車後引擎仍能運作。離合器是由離合器分離臂、分離軸承、摩擦片
( 極力子碟 ) 和離合器蓋 ( 極力子總承
)
等部分組成。引擎動力經引擎飛輪傳至離合器再傳至波箱。當你踩下踏板後,油壓控制的分離軸承便會令離合器和飛輪分開,從而做到切斷和接通引擎動力。這是棍波的離合器原理,叫「摩擦片離合器」。
而自動波常用的離合器叫做「液力變扭器」。其原理是離合器殼體內密封裝滿離合器油,同時佈置兩個葉輪,并攪動離合器油使之產生旋流,由於液體旋流的作用,從動葉輪也被驅動旋轉了。從而達到傳遞動力的目的。液力變扭器除了依靠液體能量傳遞動力外,內部還有鎖死機構,從而加大傳遞的動力。可惜的是,在市區的街道上,多數都是走走停停,這時液力變扭器的傳動效率十分低下,所以自動波車的油耗是比棍波車要差。
波箱 : 有 MT ( Manual Transmission ) 棍波 / 手排 及 AT ( Automatic Transmission ) 自動波 / 自動排檔之分。而自動波又有加減波和無段變速波箱 ( CVT ) 。加減波是像打機般不用踩極力子而可作人手的拖波動作,不想用加減波功能時可推回 D 波作一般自動波駕駛。寶馬 ( BMW ) 車廠的 Steptronic 波箱和奧Y ( Audi ) 車廠的 Mutlitronic 波箱都是這類波箱。很多車廠都有自家的加減波箱,名字一般都是什麼什麼 tronic 之類,雖則名稱不同但實際功能相差無幾。雖說加減波可讓你有開棍波車的感覺又不須踩極力子,但其實講到尾始終都是自動波,因一切有可能會傷害引擎的拖波動作電腦都不會讓你做到。如你高速由 4 波拖落 2 波,電腦感應到轉速太高就不會依指示轉波或者 CUT 油,避免傷害引擎。
而無段變速波箱 ( CVT ) 初期多數用在綿羊仔身上,因技術問題到後期才廣泛應用在私家車身上。一般自動波轉波時都無可避免像棍波一樣出現突兀的感覺,而無段變速波箱就不會了,它不會讓你察覺什麼時候轉波,一路平滑的前進,不會有轉波的突兀感覺,令駕駛者和乘客都更舒適。
順便一講自動波車的開法,因我發現很多人都唔識開自動波車,現簡略講解
:
P 波 : Parking 的意思,是車停定後你要離開車廂才入的波段, P 波本身已可 Lock 死架車唔俾佢溜,但穩陣起見當然要拉埋手制啦 !
R 波 : 後波,唔駛多講啦 !
N 波 : 相等於棍波的空 ( Off ) 波,短暫停車可入 N 波,架車拋錨要拖車更加要入 N 波,唔係架車就拖唔郁。
D 波 : 行車的波段,一個 D 波已可走天涯,由起步都高速飛馳都 OK。
4、3、2 或 L 波 : 拖低波用,當發現轉速不夠便可由 D 波拖落 3波或再拖落 2 波。
俾少少貼士大家,當大家開自動波車遇上塞車時,千萬不要又 D 波又 N 波的來回入,以為會慳油,其實這是會加速損耗極力子的,正確做法是 入住 D 波不要動,用腳踩住 Brake 不放,再行車時鬆開 Brake 行車,如此做法便會減少損耗極力子了。你可能會話咁樣咪一樣損耗 Brake 皮 ? 但你話換塊 Brake 皮貴攭w換套極力子貴攭O ?
小強開自動波車從來不會將波棍推去 3 或 2 去拖波,要人手拖波我唔駛開自動波啦 ( 唔好話我懶 ),其實根本是不需要的,自動波其實都是要靠電腦來控制,只要你大腳踏下油門,電腦感應到便會自動幫你拖波,慳番隻手出來仲可以拖住女朋友隻手 ( 講笑,唔好學呀,好危險架 ) 。
3 ) 傳動
傳動方式 : 傳動方式大致分 2 種,包括 2 輛驅動和 4 輛驅動。而 2 輛驅動又分前驅和後驅,現分類講解 :
2 輛驅動 ( 2WD / 2 Wheel Drive ) : 只靠頭或尾兩個車輛驅動車子,後驅車靠車底一條傳動軸將動力傳至後輛。而前或後驅的車子各有不同的操控特性。一般車輛都是 2 輛驅動。
4 輛驅動 ( 4WD / 4 Wheel Drive ) : 全車 4 個車輛都用來驅動車子,後兩輛像後驅車一樣靠傳動軸將動力傳至後輛。四驅又分全時間四驅 ( Full-Time 4WD ) 和半時間四驅 ( Part-Time 4WD )。多數越野吉普車及某些高性能跑車都是四輪驅動的。
而傳動及引擎的佈置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
前置引擎前輛驅動
( FF ) :
不用多解釋,看見名字就知了,擺放在前車軸上的引擎就是前置引擎。這是一般容積及車身小或平價車的佈置方式,日本出產的小車也主要是
FF。FF 車的好處是車身輕,因沒有傳動軸,所以制造成本也較低。FF車的弱點是在需要靠驅動力進行加速時,前輪負載變少,所以在關鍵的加速時的牽引力下降了。但是,由於
FF 車的重心處於前方,重量分配為前輪 60%,後輪 40%,前輪的重量較大。由於
FF
車的前輪即是轉向輪又是驅動輪,因此前輪胎的負擔很大,容易出現推頭
/ 轉向不足 ( Understeer )
現象,而前輪制動力的負擔也相應增大,很難實現前後輪的平衡。在正常行駛時這些都不成問題,而且相比之下還是
FF 車的操縱穩定性好,比 FR 車易於操作。現在,很多容積大 ( 2,000 c.c. 以上 )
及車少大的汽車,都已是 FF 的了。但由於 FF
車始終牽引力不足,所以太大馬力的車都不會是 FF 的。
前置引擎後輪驅動
( FR ) : 引擎裝在車頭,經傳動軸將動力傳至後輪,是為
FR。這是一種最傳統的傳動方式,主要應用於中、大型車。由於重量前後分散,重量分配接近於理想,即前輪
50% 後輪 50%。不過,由於 FR
是須要一條很長傳動軸來帶動,這不但增加了重量,也影響了動力傳動系統的效率。相比起
FF 車, FR 車較難操控,但對於某些人來講 FR
車是較有駕駛樂趣。在濕地或雪地上容易出現甩尾
/ 過度轉向 ( Oversteer
)
情況。但在良好條件下起步或上斜,由於驅動輪的負載增大,其牽引性是比
FF 車好的。一般車身較大、馬力大及大多歐洲車都是 FR 的。
中置引擎後輪驅動
( MR ) :
引擎裝在前和後車軸之間,後輪驅動的汽車是為 MR。與 FF
車相同,引擎與驅動輪很接近,可以實現在最短距離內驅動,所以無需傳動軸,減輕車重。
MR
方式便於對前後輪進行較為理想的重量分配,引擎和波箱等很重的部件集中於車身的重心部位。重量集中,在轉彎時會產生減少車身平擺方向的慣性力矩的效果。慣性力矩少,以汽車重心為中心的旋向方向的動作加快,收斂性良好。即挼L操作靈敏,運動性好。轉彎極限性能可以設定得很高,但在高出這一範圍內,如超出極限,汽車便會發生過度轉向的傾向,需要快速準確的調整挼L
( 反手 )。雖然 MR
具有行駛性能良好的優點,但很少轎車會採用,原因是 MR
車不能保證做到車內向行李箱都有足夠的空間,MR
沒有尾箱,行李箱設在車頭且空間不足,座位亦只得兩個。(
小強叫 MR 車做「趕絕外母型」) 因此,適合採用 MR
方式的只有賽車,因為它重視行駛性能而忽略舒適性。在賽車場上見到的方程式賽車
( Formula ) 全部都是 MR 的。
後置引擎後輪驅動 ( RR ) : 引擎裝在後車軸上或較後位置及後輪驅動是為 RR。與 FF 方式形成鮮明的對比,它的重量集中在汽車後部,引擎距離驅動輪很近,可在最短距離內驅動車輪,車身重量輕內籠寬敞。驅動的後輪車軸很重,起動加速時的牽引力良好。但是,牽引力雖大,轉彎性能卻存在一些問題。亦即是後驅車的通病—過度轉向,但 RR 車比 FR 車更難控制車身的姿勢。因為 RR 車的後懸 ( 後車軸至車尾部分 ) 裝有很重的部件,所以平擺方向的慣性力矩很大,不能立即收斂由於過度轉向而形成的車身姿勢。因此,與其他驅動方式相比,對車尾擺出的處理要快,早些調整挼L。這正是 RR 車操控困難的要點所在。現在已很少這種驅動方式的轎車了。在現時香港有售的新車中,只有保時捷 ( Porsche ) 的 911 CARRERA、911 GT2 及 911 GT3 是以 RR 方式驅動,想擁有都唔容易呀 !
前置引擎四輪驅動 ( F4 ) : 四驅起源於很早以前的軍用車,與其他方式相比,它的特點是向路面傳遞驅動力的能力強,善於行駛壞路 ( Off-Road ),爬坡能力好。四驅主要用於越野車,亦有高性能跑車也是四驅的。四驅有分為全時間四驅 ( Full-Time 4WD ) 和半時間四驅 ( Part-Time 4WD ),全時間四驅是指車子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以四驅行走。但半時間四驅就可因應情況手動選擇以兩驅或是以四驅方式行走,半時間四驅車車內有 2 枝波棍,一枝是普通轉波用,一枝轉四或兩驅用。越野吉普車有些有半時間四驅系統,而跑車一般都只有全時間四驅系統。
四驅車的缺點是傳動系統長,結構複雜,與其他方式相比,4WD
車的噪音大、車身重,而且驅動力傳遞效率差。驅動力傳遞效率不好就是驅動系統損失了引擎的馬力,沒有按照分配的馬力行駛,尤其是沒有充足馬力的小車,這種現象尤為突出。所以那些車小容積小的汽車都加裝四驅系統,這是不切實際的,不單令車重增加,對車子性能更毫無幫助。如果是大馬力汽車,人們就會通過這種動力的衰減而發現油耗的增大。這一級別的汽車還算有足夠的馬力,行駛時節氣門開度比
2WD
車大,所以感覺不到動力的衰減。但是在相同條件下,還是
4WD 車的油耗大。
由於四驅車是四個車輛一起轉動,當轉彎時頭尾車輪行程不一,會令汽車無法轉彎,所以要在傳動軸中間加裝中間差速器。但是,當裝用普通差速器的汽車有一個車輪陷入泥潭,就等於失去了所有的車輪,這與 2WD 車單側車輪發生側滑而驅動力不能傳遞到另一側車輪的道理相同,有時會發生驅動力不能傳送到前輪和後輪的情況。這樣就不能脫離緊急情況,所以需要中間差速器具有限滑差速 ( LSD ) 的性能,或採用使中間差速器的差速功能暫時停止的差速器鎖止機構。
To Be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