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PHKMC - SCHOOL HISTORY

SCHOOL HISTORY


建校歷史:

  禮賢會在港興辦中學之議,在戰後即有會友在禮賢總會提倡。一九五○年總議會決 議在般含道八十四號至八十六號開辦禮賢中學,但其後有感該址不宜興建一所理想中學 。迨至一九五九年區議會通過向政府申請領地,又值陳翼堅區牧於一九六一年訪問德國 ,周遊至十三教區(宣傳建校計劃),終獲德國萊茵省教區、及西非利亞省教區資助開 辦經費。於一九六一年正式向政府申請領地建校,由於政府數次更改撥地、補助則例修 訂、物價上漲諸因素,屢與政府交涉,致建校計劃受到阻延。   一九六七年蒙簡乃傑教育司蒞臨我會慈雲山禮賢會學校視察。對我會辦學之熱誠及 貢獻,極為讚許,遂協助我會由「受助中學」之申請改為「津貼中學」。同時又獲教育 司署學校發展組官長指導協助,建校計劃,始得踏入康莊大道。一九六八年三月乃正式 獲得政府當局通知撥地。區會為加強建委會組織,選出陳翼堅區牧、張景文牧師、李華 成牧師、古愛華牧師、曾華葆牧師、麥天方長老、張經源長老、劉偉民長老、汪樹勳長 老、陳翼希長老、周祥霖長老、林炳輝長老、彭學高長老、梁恩培長老、胡熙德長老、 區天賜教師、黎家駒執事等十七人為建校委員。陳翼堅區牧、張景文牧師、張經源長老 、彭學高長老、梁恩培長老為註冊校董。另聘廖學人先生為則師;德記公司承辦建築。 校舍校則在是年十一月十二日獲批准;十一月十八日接收九龍禧福道五二一九地段校址 ;一九六九年七月十五日舉行動土禮;十二月二十六日興建上蓋。由於工程進行順利, 旋獲教育司批准於一九六九年九月借用九龍堂禮賢學校先開中一四班,使中學提前開學 。其後因建築工程費增加與及後山斜坡建築困難,工程乃於一九七○年停頓,幾經交涉 ,後得烈顯倫大律師協助改聘馬海則師,於一九七二年十月復工至一九七三年九月竣工 遷入新校開課。   禮賢會中學籌建雖經不少阻障困難,但教會兄姊均在信心中仰望上帝;在行動中熱 心奉獻。教會為達成建校目標,除德國萊茵教區、西非利亞教區,多次捐款共達五十餘 萬港元;與及區會撥款六十餘萬外,籌委會亦於一九六七年六月三十日發起捐募運動, 分向各堂會友捐募,共得三萬八千餘元。區會青年部為響應區會籌募禮賢中學運動,亦 於一九六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在大會堂舉行聯合詩班音樂籌款會,是次籌款收入港幣二萬 八千餘元。中學落成之際有九龍堂會友趙葉雅宜女士為其先父葉觀炎先生奉獻三萬五千 元作為紀念。區董彭方信真執事於一九七五年捐款十萬元作為已故彭學高長老紀念奉獻 。彭學高長老乃禮賢會中學之建委及校董,在中學籌建事工上貢獻良多。   禮賢會中學全部建築費共四百九十餘萬元,其中三百七十餘萬元由香港政府津貼, 是以禮賢會中學落成為社會承擔教育服務,實有賴香港政府之信任與協助及教會兄姊熱 心支持所致。中學於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六日舉行開幕奉獻感恩崇拜,由德國禮賢會監 督辛德納(Rev. Peter Sanders)主持典禮,立石以為紀念。



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銀禧感恩頌詞

潘重剛長老敬賀


萊茵河邊禮賢根  禮賢差會播道殷
東來傳揚主真理  贈醫辦學證神恩
五九初傳辦中學  會眾同心是開端
六一訪德傳喜訊  母會樂助意拳拳
六二申請建校址  會眾聞訊樂意捐
六八批地九龍塘  政府撥款事成全
六九開辦第一屆  臨時徵用又一村
七三落成新校舍  美侖美奐遠近傳
九四擴建成事實  前景遠大誠心願
廿五銀禧同禮拜  感戴主恩永長存

唯盼我校眾師生  信徒喜隨歲月增
同心戮力速傳道  一生為主作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