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無線台勢旺﹐帶挈其他娛樂事業。 《十月初五的月光》收視佳﹐黃百鳴用同樣的幕前組合﹐開拍電影《跑馬地的月光》。 張智霖、佘詩曼由熒幕殺上銀幕﹐其餘演員則有姚樂怡、江希文、蘇永康、王合喜與蔡一智。 張智霖並非初次拍電影﹐相反地﹐他是從大銀幕轉到熒光幕﹐又重返電影圈。 張智霖大可乘勢而起 幾年前﹐張智霖在影圈發展不錯﹐擔任過多部大片的男主角﹐有林嶺東的《極度重犯》、林超賢的《G4特工》、羅禮賢的《B計劃》等﹐這些都是高成本的動作片。 可是﹐張智霖星運不太好﹐無法藉這些戲更上一層樓。 影市呆滯﹐張智霖因而投身拍攝電視劇。在《十月初五的月光》中﹐他的演出備受欣賞。 電影製作愈來愈多﹐男演員嚴重缺乏﹐張智霖如能再次把握機會﹐應有不錯的發展。 黃百鳴這次用《十月初五的月光》班底開拍《跑馬地的月光》﹐可以看出電影開戲貧乏﹐或需要依賴其他媒體成功的題材。 現時港片缺乏主流題材﹐《俠骨仁心》也是來自成功的電視劇《妙手仁心》﹐可見電影製作人正四出尋找創作路向。 電視影響力大﹐以往在電影低潮時﹐都有借用成功電視節目題材的例子。 許冠文、許冠傑兄弟當年的一連串喜劇﹐都是由電視節目《雙星報喜》中延伸出來的。《七十二家房客》也是在電視中受歡迎﹐搬上銀幕﹐為七十年代沉寂一時的粵語片帶來一點生機。 但電影市道蓬勃時﹐這些來自電視的題材﹐就難引起電影觀眾的關注。 未必可吸引家庭觀眾 把《十月初五的月光》延伸出來拍《跑馬地的月光》﹐會否吸引家庭觀眾流入戲院﹐筆者未敢武斷。 《十月初五的月光》這齣劇集﹐收視雖然不錯﹐但講到受歡迎程度﹐就比不上《男親女愛》及《真情》﹐其實不是最保險的做法。 年前王晶曾把電視劇《新難兄難弟》搬上銀幕﹐也收不到預期的效果﹐證明這種做法不是票房保證。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