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門資料小圖庫-歷史
  相信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龍虎門的前身叫做「小流氓」,作者則是香港漫畫宗師黃玉郎。該漫畫(以前叫公仔書,亦有一個比較文雅的稱呼叫連環圖)創刊於1970年,當時的構思來至他身邊的一班流氓。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期,香港的草根階層大多受到黑社會的欺壓,而同時間黃玉郎常聽說一些黑社會中人講述黑社會的事蹟。受各方面影響底下,想到可以在漫畫入面創造一群市井英雄。他們出生低下層,但喜歡鋤強扶弱,而且還要功夫了得,擊倒社會惡霸與及黑社會。於是就開始創作這新故事。

  跟著,便為故事入面的人物作出設定。他創作了王小虎和王小龍兩人,至於石黑龍,他是由另一本漫畫「柔道魔童」中調向小流氓。故事內容則如剛才所提及的構思,一班鋤強扶弱的下層少年(當時作者設定王小虎和石黑龍兩人為十四歲,王小龍十七歲)如何憑功夫把黑道人物打個落花流水,大快人心。至於書名則是因為主角的做型頗像當時的流氓,而那「小」字是因為當時黃玉郎的故事大多數都是「小字行頭」,所以「小流氓」這個名字就順利誕生。

  第一期「王小虎初到香港」在1970年夏季面世。當時印數一萬壹千,當年售價為二毫,卻即期售罄。跟著的第二、第三期亦同樣一出市面立即售罄。如是這更增添黃玉郎的信心,因為這類故事情節正好反映出了當時的仕會背景,而且書中角色那些剷奸除惡的義行,正好又符合讀者心中所渴望出現的英雄形象,這些正是她能夠在當時的漫畫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而故事的大鋼是主角王小虎由大陸來到香港尋找親人開始,之後他遇上了四小將,五人結為好友,然後反派人馬陸續登場,而故事發展大多都是反派出場生事,正派聞訊後立即出馬,跟著雙方惡戰一場,最後邪不勝正,就這樣不斷地循環。雖然看似簡單,做的都是重復的事,但黃玉郎把每一幫反派人馬創作得與別不同,並沒有多大重疊感,所以銷量仍然極高。

  開頭的小流氓故事都是取景於香港,而敵人都是在港九多個地區的幫派。一直打到去「荃灣十五狼」(大約是小流氓八十八期左右,不太清楚)就開始走向長篇故事。

  劇情佈局是荃灣十五狼之首大狼王其實是師承日本第一黑幫羅剎教。於是就帶出了羅剎教之役,主角們衝出香港,遠征日本。當時這點絕對是一大突破,可見作者黃玉郎之雄心。而在第九十九期,小流氓正式把名字改為「龍虎門」。至於理由則會在「作者」一欄有解釋。

  而當時帶出了龍虎門故事中三大經典奸角(這三人是本網主定下的,希望各位會同意,如有意見可以一起討論)之一--羅剎教教主火雲邪神。他武功極高,擁有絕強氣勢,身份更是一幫之主,身世絕對得天獨厚。以他為首的羅剎教一直和主角龍虎群英打了近二百多期還沒有分出勝負,卻又帶出了另一大幫派--韓國白蓮教。

  韓國白蓮教就在龍虎門大約三百五十多期左右開始出現(以前的玉郎圖書更曾經出過收藏本),當中的情節故然精彩無比,角色描寫也同樣令人難忘,就像白蓮五魔之一的劍魔,竟然是火雲邪神的父親,白蓮聖上東方無敵更被指為採花賊(其實不是真的)。而群雄大戰東方無敵的一幕更是當中的經典。

  打完白蓮教後再回到日本追殺火雲邪神,卻又帶出了全新的故事「五大世家」,亦同時帶出了三大經典奸角之二--陳傲雲。他最為人知道的罪行就是重手殺掉先前遭激光重創的龍虎三皇之一的王小龍。他還有很多劣行,無法一一細表。他雖然沒有打偏天下無敵手之氣勢(王小虎和石黑龍其實在之後的戰役多次把他重創,但次次都大難不死),但卻流下極深刻印象。

  在陳傲雲殺掉王小龍後不到兩期,餘下的雙皇就立即和火雲邪神交戰,令高潮一浪接一浪,絕無冷場,該戰更是經典中之經典。看過的人相信都會打從心底叫好。最後王小虎以他最強的絕招降龍腿最後一式霹霹狂龍,再加上石黑龍的摧心錐把火雲邪神打敗。

  其實不得不提的就是黃玉郎所創造的武功。每人所用的武功,每一式皆有名字,更有專住描寫,如何出招,威力如何等等,不像武俠小說中只有「雙方交手數百招」這些字句。這影響了其後很多漫畫,大多數的漫畫均以此為鑑,視角效果絕對足夠有餘。

  打敗火雲邪神後(那時已經有五百多期,快要接第六百期),為了追殺陳傲雲而去到泰國,更和三大教派通天教、元始門和廣法堂扯上關係。當中又帶出了幾個令人印像深刻的人。其中一個就是元始門主蚩尤。他和龍虎門關係亦敵亦友,只要立場有別就會敵對,但如果擁有共同敵人卻又會合作,看得人熱血騰騰。而接收通天教一役更是這段故事的高潮。

  其後更出現了三大經典奸角之三--天下無敵老祖宗。他真的堪稱天下無敵,龍虎雙皇再加上蚩尤多次與他交鋒也未能把他打敗,可以說是強到無倫的角色,同樣讓人流下深刻印象。之後的故事開始變得混亂,有數種不同立場,卻又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那一段本網主沒有看過,所以不太清楚,只知道王小虎最後終於把陳傲雲殺掉,後來更創出以十八式降龍腿合而為一的「聚龍一擊」,把老祖宗殺敗。

  之後就是打主宰會(那時已經是九百多期),除了首腦天帝外便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到後尾老祖宗殺性回歸,打大魔神,於及北太極國等都沒有甚麼看頭之處。有人分析過,那是因為內容已經並不包括人性,只有「神」與「魔」之爭,故事變得極其簡單,原有的神緒盡失,自然不會有甚麼經典人物,當時龍虎門的銷量也大大下降。

  正因如此,跟著出現了「新羅剎、新白蓮」等人物,火雲邪神二世天武英明,新白蓮教教主東方真龍等,還有和老祖宗擁有同等級數的天機上人,把人的神緒帶回來,算是有點看頭,銷量亦開始回昇。

  而在第1269期,原作者黃玉郎公開自己重寫龍虎門而轟動整個畫壇。為了形合他,最後當時的主編趙汝德草草把他編寫的部分完結,讓黃玉郎全力投入編寫公作。最後於2000年6月頭,新著龍虎門第一期正式推出,銷量昇到去八萬實銷。鋒頭一時無兩。

  現在故事回到過去,把龍虎門的故事劇情重新演繹,相信不只本網主,很多人都希望故事寫得更好。所以很多人都希望不想再看到某一些令人不愉快的劇情。例如陳傲雲斬殺王小龍、玉兒香殞玉損、多位龍虎群英戰死沙場(全盛時期有十多位,但去到一千三百多期卻剩下五個,而且有一個是新加上去的),內力比拼(單是鬥誰強誰弱,一點看頭都沒有),還有一點,不要老是把敵人的實力增強,否則以前出現過的敵人就會令人有種錯覺,覺得他們「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