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上述趨勢,本篇報告以此為題,試著探討高齡化現象所引起的各種社會、經濟問題,並探討政府應採取那些措施以紓緩該些問題。
社會問題
(1)社會需要大量的醫療設備、老人收容場所,社會老年學、教育老年學,以及老人醫護人員來照顧這群龐大的老年人口。其內
涵包括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發展與適應問題、退休生活的安排、老年教育需求、老年相關福利等等在香港生活需要經濟獨立,但不
要忘記在香港,中央公積金制度還沒確立, 很多老人退休後沒有退休金,他們在家庭的地位及經濟自主權便成疑問。老人自尊偏低
及自覺成負累。
(2)居住是老人需面對的另一項問題。房子窄小或無親友收留的老人,總不能讓他們露宿街頭。因此,居住的迫切需求是生活的
基本條件。
(3)勞動人口比例的減少 :
少量的青壯生產勞力,要負擔相當高比例的老年人口。
(4)女性的平均壽命至少高出男性五歲以上,可能導致未來老人問題也是女性問題(東正德譯,民79),例如通常女性結婚年齡
低於男性結婚年齡,再加上女性平均壽命高於男性,所以使得女性成為寡婦的機會及年數增多,女性的喪偶、老年適應、安養與醫
療照顧問題更值得重視。
(5)年輕人的減少,意味著未來愈來愈少的老人有機會和「親人」共住,安享晚年。
(6)節育觀念的積極推廣,就可能形成一個「沒有兄弟姊妹的社會」,長此以往,就成了「沒有伯叔姑表的社會」——一種「舉
目無親」的社會。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49/education2.htm
經濟問題
(1)如果老人個人經濟上無法得到解決的話,政府將要負起責任,透過「社會福利」制度來操作,社會福利開支不斷上升,將導致財政的絕大困難。其年輕市民的經濟擔子便會加重。
(2)老人面對退休或裁退的處境。有些國家將年齡定在55歲;有些則為60。總之,老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將會退休,而接下來,他如何過活?他的經濟狀況如何?
http://www.hkpa.org.hk/council/speak_view.asp?councilor_id=3&document_id=141
解決方法
Miss 話過的方法 : 要求他們供強積金(5%),仲有醫療保險(3%),以提保老年保障,用意在於保障退休勞工的經濟安全,以因應人口老化與家庭扶助功能式微所可能產生的社會問題
我覺得係 :鼓勵社區健全長壽俱樂部,並籌組老人志願服務隊,以充份利用老年資源,服務社會。
籌建老人會館,提供老人學習休閒場所。
定期實施老人健康檢查並推行聯誼活動,促進老人身心健康。
.................以下的是從網中找末的,不知是否有用..................
(1) | 提供病友及其家人有關醫療進程及藥品常識之介紹與諮詢。 |
(2) | 教導及諮商居家照護之正確方法與技巧。 |
(3) | 說明與病友切身有關之醫療政策、措施及健保規定。 |
(4) | 協助病友家屬瞭解及爭取政府或社會之有關補助,以紓解經濟壓力。 |
(5) | 提供透明完整資訊,俾利病友及其家人選擇適當安養處所。 |
(6) | 協助病友家屬籌組團體,以期在就醫用藥、居家照護、安養選擇及聯誼互助方面發揮功能。 |
(1)香港社會福利發展的歷史,很多時都會令人感概,沒有悲劇發生便得不到社會的關注,更得不到政府政策的照顧。全港有約九十萬名六十歲以上的長者,其中有超過十萬多名獨居在社區之中。一直以來,對於老人的社區照顧不足,社會福利界都極力爭取服務改善,但改善卻相反地極之緩慢。九六年初新春凍死人的事件,引來社會上廣泛的關注和討論,特別是那些體弱而無援的獨居老人。在多方面的壓力下,政府庫務司在九六年三、四月間,財政預算的討論中,向立法局福利事務委員會承諾撥出一千七百萬以加強老人在社區的照顧。最新的撥款數字為二千二百萬,以發展老人社區支援網絡。
(2)社會服務界與立法局都要求政府加強老人外展服務,不過,社會福利署的立場,一直以來都不想發展老人外展隊,而希望發展義工隊以取代專業社工的工作。要為社區老人提供照顧,增加義工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義工是需要發掘、訓練及維繫,並不是單靠呼籲,便可以找來數以萬計的義工為社區老人提供服務。老人外展服務的重點,便是在社區中找出需要服務的老人,將現時社區服務與這些老人聯繫起來,其中便包括了發展、訓練及維繫義工,為孤獨老人提供探訪及支援服務。
社署向社會福利界推銷的是老人社區支援網絡,以現時老人服務中心為基地,增添一個社工助理,發展一個資料庫,希望能盡列同區老人的資料,更為每一位體弱獨居老人,找一個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