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黃美淇

學號:

HK026002

等第:

B 

完成日期:

2006年7月26日星期三

一.      填空

1.     漢初實行的無為而治的政策,提倡黃老之學,主張與民休息,恢復發展了社會生產,鞏固了統治秩序。

2.     漢武帝時趙過發明了代田法,改進農業生產技術,提高了作物的產量。

3.     漢武帝時實行官營和均輸平準政策,使朝廷集中了財權。

4.     漢元帝,將宮女王嬙嫁予呼韓邪單于,進一步密切了漢匈關係。

5.     60,漢宣帝在西域烏城設都護府,管轄西域諸國。

6.     東漢時,班超在西域的活動,增進了漢族與西域各族的人民友誼。

7.     中國古書上稱印度為身毒天竺,中國和印度很早就有民間的經濟交往。

8.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漢武帝所採納,從而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

9.     佛教產生於印度,其創始人為釋迦牟尼,西漢末年開始傳入中國。

10.  東漢的思想家王充,著有《論衡》一書,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二.      列舉題

1.     舉西漢時期繁華城市五都。

洛陽、臨淄、邯鄲、宛和成都

2.     列舉漢武帝時漢對匈奴的三大戰役。

收復河套、經略河西、征服漠北。

3.     列舉兩漢時期著名的兩部史學著作。

史記(太史公書)和漢書。

4.     列舉漢賦著名作家。

司馬相如 (不完整)

5.     列舉漢代關於天體結構的三種不同學說。 (漏答)

三.      名詞解釋

1.     文景之治:是指漢文帝和漢景帝在位四十多年的良好政績。這段時期的成就有:

甲.            獎勵生產:文景二帝在這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鼓勵人民重視農業,並親率天下農耕,皇后也親桑。

乙.            輕徭薄賦:文帝把惠帝時的十五稅一改為三十稅一,其後更免民田賦達十二年之久。景帝時把三十稅一訂為制度,在算賦方面也有所減輕。

丙.            提倡節儉:文景二帝躬行儉約;以身作則,不濫用錦繡,故皇后和宮人衣不曳地,不大興土木,景帝即位更不受獻,減太官和備積蓄。

丁.            減省刑罰:文帝廢除苛法,改肉刑為苦工,並赦免了犯人。

回答格式不要用列舉,應綜合概括為一段文字

2.        焚書坑儒:是秦始皇採取的激烈措施,目的在於藉著強權和嚴刑來鞏固秦的政權。其經過是: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的顧問淳于越等人借祝酒的機會來引經據典地頌古非今,結果李斯向秦始皇建議焚書。結果,《詩》、《書》、百家語等一律被銷毀。翌年,方士有誹謗之言,秦始皇派人偵察咸陽的方士,把其中被認為犯禁的460多人坑殺,這就是歷史上的焚書坑儒。

3.                  張仲景名機, 生於西元150年, 漢桓帝和平元年, 死於西元219年, 漢獻帝建安24年. 張仲景的家族原有二百多人, 堪稱大族, 然而從漢獻帝建安元年 (西元196年)的十年間, 家族染疫而死的竟然達到三分之二的驚人數目, 其中患傷寒而死的佔十分之七, 張仲景在感往昔之淪喪, 傷橫夭之莫救的沉痛心情下, 立志研究醫學,以解救人民的疾苦. 一開始, 先跟同族張伯祖學, 因聰慧過人又勤奮好學, 不多久就青出於藍. 在行醫過程中, 一面勤求古訓, 一面博採眾方, 並結合自己長期累積的經驗, 及融合貫通的智慧, 寫成了一部偉大巨著: 傷寒雜病論. 病方面, 倡導以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綱"來進行綜合分析和歸納, 並列示了汗,吐,下,和,溫,情,補,消,怯痰,化瘀等多種法則和有效方藥,從而奠定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基礎. 書中所列三百多方, 大都配伍經當, 主治明確, 有不少已經過現代科學證實.後世醫家按方施用, 均能取得很好療效, 因而被譽為眾方之宗, 群方之祖,統稱為"經方", 張仲景因而被後世尊為"醫聖"(將其主要生平事跡加以介紹即可)

4.                 司馬遷(145漢景帝中元五年丙申二月初九/13590/86),字子長,左馮翊夏陽(陝西韓城)人,是中國古代的史學家文學家。他撰寫的《史記》被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因此後世尊稱他稱爲史遷、太史公。漢武帝元封三年(108)司馬談去世,司馬遷承襲父職,任太史令,同時也繼承父親遺志。」,準備撰寫一部通史。漢武帝天漢三年(公元98),李陵兵敗投降匈奴,漢武帝震怒,滿朝文武都認為李陵罪大,全家當誅,司馬遷則爲李陵辯護,觸怒武帝,被投入牢獄並施以腐刑。出獄後,司馬遷改任中書令,發憤撰寫史書,「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完成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史記》最初沒有書名,司馬遷將書稿給東方朔看過,東方朔佩服不已,於是將其命名為《太史公書》,後來也稱《太史公記》為《史記》。司馬遷完成《史記》後,知道該書不被當世所容,故預先將副本存之名山,流傳後世。《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魯迅稱譽《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5.                   張衡(78-139),東漢天文學家、數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人。自幼聰穎好學,多才多藝,經常製造各種稀奇古怪的器物。十五、十六歲時,離開家鄉,出門遊學,結交了馬融、竇章、王符、崔瑗等學者,對他的為人和治學態度,有很大的影響。

二十三歲時故鄉擔任太守主簿。事實上,張衡並無意仕進,認為有時間不如用來做學問,因此一直推拒朝廷得徵召,後來因為母親的鼓勵,於三十四歲時,才到京城任職郎中。因研讀西漢楊雄所著《太玄經》,開始對天文、科學技術的研究產生高度的興趣。皇帝知道了他的研究,於是任命他為太史令,負責掌管天文、曆法、氣象與地震的觀測與紀錄,這正是能發揮所長的職務。

在太史令任內,張衡有許多傑出的成就,他精通天文曆法,大大增加所觀察到的恆星數到2500多個(肉眼可見的恆星約6000多個,在同一地點能觀測到的不超過3000多個);製作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又稱渾象)和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地動儀,以及侯風儀(類似風向雞)、瑞輪蓂莢(自動的日曆,以失傳)、記里鼓車、指南車等多項器具;著有《靈憲》,將前人有關天文的學說,做有系統的整理與歸納,這篇文章中已能以光的直進解釋日、月食的成因;並將他自己研究渾天儀的心得,寫成《渾天儀圖注》。

除了科學上的成就,張衡在文學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他曾經花了十年的時間寫成《二京賦》,諷刺當時社會的奢侈。他的詩、賦如《思玄》、《歸田》、《四愁詩》等,則一掃了漢賦鋪排、堆積、模擬的惡習,以平淺清麗字句,抒寫個人的胸懷,人生的理想,田園的生趣,道家的哲學,使人感到活潑、親切,漢賦因而增加了生機。

四.      問答題

1.      簡述王莽經濟政策的內容及其失敗的原因。

甲、             經濟政策的內容:

i.         平抑物價:設五均官管理五穀、布、帛、絲和綿等日常生活的項目的價格遇上滯銷時由政府以平價購入,當市面上缺乏某種貨物時,則由政府以平價出售,防止囤積居奇。

ii.      徵收利得稅:對漁獵、畜牧、養蠶、紡織、工匠、巫、醫以致旅店等職業,都由五均官徵收十份一的利潤,稱為〝貢〞。

iii.  徵收荒地稅:凡荒廢土地(包括田地和城市的空地)皆要徵收荒地稅,以鼓勵人民從事生產。

iv.      懲罰無業遊民:規定每年須繳納布帛一匹,否則強迫勞役。

v.         設立賒貸助人民:凡人民沒錢辦理祭祀或喪葬者可向政府借款,前者須十天內歸還;後者則可三個月內歸還,但兩者皆不必付息。至於人民從事生產欠資金亦可向政府借款,年收息不過十份一。

vi.      改革幣制:王莽攝政後因附會經義,故認為錢必須分為幾類,從而先後進行四次改革。居攝二年(公元七年)除了流行的五銖錢外,還加鑄三種貨幣即大錢、錯刀與契刀。始建國元年(公元九年)王莽稱帝後又廢除錯刀與契刀和五銖錢,另造小錢質大錢同時流行。後來又採用黃金一品、銀貨二品、龜寶四品、貝貨五品、布貨十品。及至天鳳元年(公元十四年)又因大小錢不能通行而改行布幣質泉貨。

乙、             王莽改革的失敗原因

i.         純粹空想;脫離實際:王莽想解決西漢以來的經濟和政治問題,但由於泥古不化,硬要時光倒流,而所施政的王田、奴婢、五均、六莞及貨幣政策,無一不是空想,根本不是無法實行。

ii.      政令繁苛;徒法自行:王莽改官制地名,朝令夕改,計劃欠周詳,繁瑣兼意思,人民無所適從,引起了社會極大的騷動。王葬卻一意孤行,持法自重,企圖用嚴刑峻罰來強制執行,結果陷刑者眾。

iii.  吏不稱職;勾結豪強:凡是政治上的大改革,必須假手於循官良吏,但王葬所任用的各級官吏皆貪污腐敗之敗。王莽雖有善意,徒成為勾結強豪,敲詐勒索,卒致農桑失業。

iv.      開啟邊釁,四夷俱叛:王莽對外措置失當,連年征戰,加重百姓的負擔,相率逃亡,以致天下戶口減半。

2.   簡述兩漢時期漢與西域的友好關係。

現今的新疆一帶,在漢時稱為西域。這個地方生活著許多少數民族,分成十幾個國家,當中以匈奴最強大。漢初以和親,邊境取得暫時的安寧。到了武帝的時候,張騫在被扣押的十多年中,由於熟悉匈奴的地形,打敗匈奴後,到了烏孫,便遣使把牛羊金帛分賞給各國,以昭漢德。自此之後,漢與西域之間經常互派使者,漢使者甚至到達中亞諸國,並把穿井技術和建築技術帶到西域,而大量的絲綢及製成品也源源不絕地運送到西域。至於西域的葡萄、苜蓿、血汗馬、胡樂、毛毯和駱駝等,相繼傳入中國。除了商品的買賣外,班超出使西域後,中外使節和旅客來往不絕,中國也以東方文明古國自居,漸漸把文化傳予西方。東漢時,莎車等國還紛紛入貢,要求漢室再次設立都護府保護。

應作較為詳盡的介紹

歡迎各界先進參觀在下的Blog並留言!

在下還差訓詁學及中國古典文論選合共兩科便畢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