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學生認同「以暴易暴」
文匯報[2004-03-09]
【本報訊】(記者 任智鵬)一項調查顯示,學生對抗拒校園暴力的意識普遍薄弱,受訪學生當中5成多的人認為「先撩者賤,打死無怨」,近6成的人更認為「打人及被打者都有責任」。同時,他們對於採用暴力的看法模糊,對大多數關於暴力意識的價值只選擇無意見;在暴力問題上,除少數參與者外,更有一批「沉默的大多數」默默容納有關行為,令校園暴力無法停止或甚至可能會蔓延開去。
多數學生接受暴力行為
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在去年12月至今年2月訪問了葵青區865名中三學生,當中有12%即105人表示曾參與傷人,而男女學生分佔79%及21%。負責調查的中心協調主任陳清華表示,54.3%曾參與校園暴力傷人的學生表示是因為「報復」,選擇「為自己或別人出頭」的有41.9%,而認同「先撩者賤」、「朋友被欺而報仇,自己有責任幫手」的更分別有61.9%及46.7%,反映他們對使用暴力的接受度相當高,亦有傾向「以暴易暴」的危險。
四成人無意見難阻蔓延
陳清華強調,整體學生的價值觀對令校園缺乏氣氛去抗衡暴力情況,雖然參與暴力者非佔大多數,但學生都甘於做「沉默的大多數」,不會阻止亦不會干預暴力行為的出現。
調查又顯示,學生對多項關於暴力的價值觀顯得模糊,在「不弄至太大傷害(如流血),暴力可以接受」、「只要是伸張正義,暴力可以接受」、「打架十分刺激」、「打贏人有虛榮感」等幾項,雖然「同意」的學生只得兩成多,但「無意見」的人卻接近4成。
陳清華表示,學生面對校園暴力不會堅決抗拒,便難以阻止暴力情況蔓延,他建議要通過教育,重建學生抗拒暴力以及處理衝突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