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14日 星期二 雨
有點濕暖的寂寞情人節。電視新聞竟也花了不少時間去做這個話題。媒體多會報導女人喜歡男人怎樣怎樣, 討厭男人那樣那樣, 倒沒說男人想要女人怎樣怎樣。別對我說男人只想女人樣靚身材正, 肯上床就可以了那些低俗的話。我就不信男人心裡就真的只想著這些膚淺的東西。
2006年2月13日 星期一 晴
近日和同事吃飯時說起我覺得《魔幻王國》不好看。我說:「如果我還是十五歲, 也許會覺得好看, 但我已經二十五歲了。」同事很雀躍地笑說:「噢, 原來你二十五歲, 知道了!」
其實同事一起吃飯時, 每當說到與年齡相關的話題, 他們都會笑說「你是甚麼甚麼年代的」「我不是那個年代的」「別扮年輕了」之類的話。是說笑也好, 是認真的也罷, 人們似乎還是相信「年齡是女人的秘密」這句話, 也樂於嘲弄別人的年齡, 或刻意地隱瞞和虛報自己的歲數。
年屆三十的人士大都諱言年歲。然而不說並不代表它就可以成為消失的真相。隱瞞或自欺只是掩飾了內心對「老」、「醜」、「死」的厭惡和恐懼, 卻改變不了事實的本質。
我想那句話應該是「年齡是老女人的秘密」。老女人自己心中也認定了「女人三十, 青春不再」自覺年華老去, 一切美好都隨風而逝, 在青春少艾面前失去光彩。然而老去的不是她們的年華, 現代香港的女性預期壽命超過八十, 三十出頭的女人還有大半輩子。老去的也不是她們的身材和樣貌, 而是她們的心境。連自己都覺得自己老了, 醜了, 認識這個「事實」又不願意承認, 所以就諱莫如深。如果自信年輕, 又何必忌諱? 所以二十五歲的我, 還是不必諱言。如此推論, 不敢報上齡來的, 大概都是年逾三十的, 即使生理年齡未到, 心理年齡也相去不遠了。
有時我也會自嘲「老了」, 也不介意笑言「我是中女」、「熟女」, 事實上我還未到這個階段。承認了, 接受了, 誇張了, 自嘲反會成為解嘲的一種出路。用戲謔的口吻說出似非而是的真相, 徘徊在虛實真假之中, 真亦假時假亦真。
人會成長, 生老病死本來就是人生不可逆轉的命運。何不視作天增歲月人添壽? 歲月沉澱的經驗和智慧是另一種美態和神韻。即使別人不懂欣賞, 自己也該學懂欣賞。
2006年2月11日 星期六 晴
日芾購入一批產品。十五盒看來很多, 但拆開包裝, 其實只是很少的東西。我覺得很不高興, 不是因為它外大內小, 混淆視聽的設計, 好像騙了人, 而是因為覺得它無謂的包裝太浪費。尤其是漂亮的鐵盒, 「食之無肉, 棄之有味」的東西最惹我討厭。我第一時間想到了「回收」二字, 不過一般的收回箱只有「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 沒有「X鐵盒」。中秋時節會有所謂「月光寶盒」的回收計劃。古有「買櫝還珠」, 現在我卻是想「買珠還櫝」。
這個系列的產品包裝都很誇張。看似大大的盒子, 內裡其實只是很小的東西。在我眼中, 是浪費和阻礙地方。紙盒我是會拆了, 然後當廢紙放到「藍廢紙」內, 鐵盒、木盒、膠盒這一類, 卻不知怎去處理好。
民大概會說我的環保意識太差了。又或者他會說, 「你就別買那東西了, 應該『抵制』他們。你買, 不就是認同了他的做法了嗎? 既然有市場, 他還是會照做的呀。」話雖如此, 但我的確想要「櫝中之珠」, 別的「珠」也許沒有誇張的「櫝」, 但卻又不是我想要的「珠」, 結果我還是連珠帶櫝地買了, 間接卻無意地助長了浪費行為。內疚, 但還是會做, 這就是現代人弔詭的悖論。
賣包裝本是商業行為的一部分。商業社會追求的是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無可否認, 包裝能刺激人們的購買慾, 尤其是講派頭、愛面子的人。羊毛出在羊身上, 商人為了買「珠」而做的「櫝」成本已計算在整個貨品內, 而客人的錢一部分就是花費在甫買回來就會拋棄的包裝上。
∼.∼.∼ ∼.∼.∼ ∼.∼.∼ ∼.∼.∼ ∼.∼.∼
對於不太了解的人, 我們不應該有太多的評價, 更不應直斥其非。別人有某種想法, 是因為有了某種獨特的經歷。無論我們怎樣說「我了解」、「我明白」、「我也是」, 不過是習慣語。即使同一處境, 同一經歷, 也不會是同樣的感受, 因此造就了個體的獨特性。試圖改變別人的思想, 其實是自大和無謂的, 尤其是我這種既不是社工又不是心理學家的人。
是不是大部分年輕人都會有一種脫離家庭的想法? 我們總會覺得從小這個家就已給我太多的束縛, 我們總是振振欲飛, 躍躍欲試, 正如有毛有翼的小鳥, 本性就是要離巢高飛。
是別人對我們太有要求, 還是自己對自己太有要求? 是別人都不喜歡我, 所以我也不喜歡自己, 還是自己都不喜歡自己, 所以覺得別人都不喜歡我? 也許是自己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所以總覺得別人都在向我施壓。主觀、客觀是一體兩面地互相影響。哪個是因? 哪個是果? 也許互為因果。
2006年2月4日 星期六 陰
又吹起了冷風, 加上周期性不適, 頭痛。不太悠長的期假已經接近尾聲。還有2天, 是抓緊時間休息, 還是抓緊時間趕呢? 最後決定抓緊時間去看想看的戲, 免得落了畫又沒得看。
2006年2月3日 星期五 晴
迪士尼這幾天全場爆滿, 以致要落閘, 但一場來到的旅客, 還是不甘心, 要衝擊一番, 不管後果如何, 只想消消該下的氣。入得了門還不是要到處排隊? 到底也是不能玩到多少, 還是一肚子的氣。如師兄所說, 我也有人群恐懼症。
不過事件再次暴露了人多擠迫時危機處理意識的不濟。從十幾年前的蘭桂坊人踩人事件, 到幾年前的警民「新年快樂」衝突事件, 至去年南韓農民世貿示威事件, 以致這幾天的衝擊迪士尼事件, 証明了人多其實也很壞事。
2006年2月2日 星期四 晴
年初五, 丙戌年第一天返工, 其實還未正式上班, OFFICE的人相對地較少, 本來安靜的OFFICE更加寧靜了。
令人困惑的資料題依然令人困惑。不是HOLIDAY MOOD作祟, 而是根本沒心情去做。提不起勁, 吐不出墨。如果有菲林看, 也許反而會開心一點。
.凡心瑣事.
|
.痴人夢話.
|
.編織夢幻.
|
.一月.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