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兒:

    一字一句, 幾行淚印, 幾許感傷, 反復堆砌, 是大學時代最用心的一份功課. 建於假設, 卻身同感受, 本來離我很遠的這段血淚史, 卻寫得如斯深刻真切, 因我深切感受到歷史的沉重. (筆者功力不錯吧!)

 

 

2.      設想你是一個身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的中國知識青年,且在一九八九年四至六月間的北京學運中身與其事,你會有甚麼遭遇、作出怎樣的回應?試擬一篇自白式文字,述說你當時的經歷、處境、思想變化和心情。請結合「改革開放」所引發的各種問題、國家職能的轉變、社會分化、民生及民主訴求、來自境外的挑戰、知識分子所受的衝擊、參與危機及領導層的異動等現象和時代背景加以發揮。

 

 

一九八九年, 風起雲湧的大時代中最不尋常的一年。我永遠不會忘記, 每一想起, 又不禁掉眼淚, 不為我自己, 為了那在大時代犧牲的同袍, 為了那苦難的中國。 

一九八八年, 我隻身來到北京, 這個我嚮往已久的首都重地, 入讀我夢想已久的北大歷史系。在那裡我認識了年輕而充滿理想的一班同學, 包括王丹。也許是讀歷史的人特別有憂患意識, 又或者年青的大學生本來就應該有入世的對社會民生的關懷, 我們時常「坐而論政」, 十分投契。 

當時, 我們充滿理想。讀書求學不只是為求田問舍, 更為了建設祖國, 將中國帶到一個民主自由的新領域。對民主自由的訴求其實早在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已有痕跡, 但苦難的中國, 一直無暇發展民主自由。改革開放, 不再是思想一元。經濟發展打開了對外貿易的大門, 外國的思潮又再次湧入這個閉關已久的國度。資本主義和民主自由的浪潮正衝擊著東歐, 刺激著共產主義國家。台灣和香港, 這兩個中國人的地方, 經濟發達之餘, 也有相當的民主發展。尤其是台灣, 國民黨政府的統治下也有了民主的發展。反觀中國大陸, 共產黨說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日子卻還未真正到來。過去幾十年的落後, 文革的創傷, 我們現在都擦亮了眼睛去看外面的世界, 對於民主自由更是滿懷理想和憧憬。近十年來, 中國經濟起飛, 民主發展卻還是如此停滯不前。我們漸漸富起來的國家, 不是也應該向著民主自由同步邁進嗎? 究竟是什麼阻礙我們的民主進程?  

一九八零年代是中國的一個新時代。改革開放帶來了不少好處。一部分人富起來了, 包括我的愛人。他也算是個高幹子弟吧憑著他的聰明能幹, 加上他父親的一點關係, 開了一家貿易公司, 賺了不少錢。他的生意有多正當, 還是有什麼不正當, 我也不太清楚。我們初相識時, 他那種家財萬貫的豪爽氣派, 和我這土包子的寒酸氣度相去甚遠。現在回想, 在我們之間也算是當時社會貧富懸殊的一個寫照吧。 

一九八九年四月中, 我們漸漸走上了那條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會發展成那個樣子的道路。四月十五日, 胡耀邦同志過世了。同學們寫輓聯、大字報悼念和讚揚胡耀邦同志為改革開放所作的貢獻, 字裡行間, 不免有些針砭時局的政見。我們向政府提出七項要求, 高呼「打倒貪官污吏」的口號。我們懷念改革開放的功臣, 但我們更關心改革開放的前路。十年來, 知識份子和學生斷斷續續地提出民主的訴求, 但卻一直被忽略, 甚至被打壓。魏京生現在還身陷囹圄。每一想起, 不勝唏噓。大家不過是提出意見, 不平則鳴。為什麼當局竟然沒有一點容人之量? 我們是「愛之深所以責之切」呀。如果我們連提出意見都不可以, 還說什麼國家是由人民當家作主? 我們又有什麼途經去參與政事? 也許只有通過示威、遊行、罷課這些手段來向政府施壓了。 

我告訴愛人, 我們停課了, 新的時代很快會來臨。他笑說:「好好的, 瞎鬧什麼, 好日子過膩了呀?」我就反駁他:「你也曾是個大學生, 怎麼就沒有一點憂患意識呢?」的確, 除了我們大學生, 還有多少人真正有為民請命的憂患意識? 面對生活中種種不公平, 很多人都只是逆來順受地啞忍。即使是知識份子, 也有不少是明哲保身的陶淵明。 

好日子? 我也不知道那算不算是好日子。也許我也算是過著好日子吧, 至少我還不愁兩餐一宿, 甚至可以華衣美食。但我可以看到, 有更多人過著不好的日子。他們為口奔馳, 也未必能追上不斷飆升的物價。國企的生產力持續偏低, 工人的工資也持續偏低有些非技術人員失業、下崗, 要轉業也不容易。他們生活困難, 但國家對他們并沒有多少支援。北京有不少民工, 離鄉背井, 隻身漂泊異地, 寄居在陌生的城市。他們人工低、福利少, 可以說是人離鄉賤, 是被剝削、被欺壓的一群。他們每月的工錢只有幾百元人民幣。通貨膨脹這幾年特別嚴重。在北京, 一件好看的大衣也要上百元, 超過他們收入的一半。我初到北京的時候也感嘆京城物貴。但那幾百元在民工的鄉下, 可能已經夠他一家幾口用幾個月。可見他們的鄉下是多麼窮困, 我們的國家是多麼窮困。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富起來, 卻突顯了國家的貧富懸殊和不公平現象。新特權階級興起, 高幹子弟下海營商, 拉關係, 上下其手, 在經濟改革之下撈了一大把。農村卻再次被遺忘了。城鄉差別嚴重。我們國家有超過百分之七十的人是農民, 但農村依然落後, 農民的生活遠遠落後於城市人。他們吃不飽, 穿不暖, 還愁著各式各樣的正稅雜費。這又算是好日子嗎? 我們的國家, 我們的人民, 還未有好日子過。但我們對國家, 甚至是對黨, 還是有希望的。我們渴望加快改革的步伐, 尤其是政治改革。我們的目標不是要讓一部分人富起來, 而是要讓整個中國, 整個中華民族富強起來, 共同分享改革的成果。 

四二六社論對我們來說, 無疑是一個打擊。我感到難過, 滿腔愛國熱情竟被指為反革命動亂。我失笑了, 我失望了, 我痛心, 我氣憤。是不是我們看錯了這個政府? 但是, 我們還未絕望。同學們馬上寫大字報, 發表文章, 反駁四二六社論, 重申我們的立場和要求, 還我們純潔學生運動一個公道

五月, 我正式加入「高自聯」。我們始終希望用和平的、非暴力的手段去爭取我們的要求。其實我們已經相當克制了。比起南韓學生示威、菲律賓推翻馬可斯的運動, 我們只不過是在天安門廣場進行和平的抗爭罷了。我們的要求也并不過分。只是要求當局與我們對話和糾正四二六社論對我們的錯誤評價。 

然而, 當局對我們的訴求無動於衷。我們開始有點不耐煩了。有同學認為這是當局有意拖垮我們, 讓時間磨蝕我們的耐性和意志, 然後不了了之。我們想, 是否我們真的太克制了, 所以當局才不正視我們的要求? 我們是否應該將行動稍為升級? 王丹他們商議提出絕食。 

五月中, 戈巴卓夫訪華。這是一個好機會, 給當局雙重壓力, 促使他們盡快面對我們, 與我們對話。五月十三日, 柴玲第一個穿上寫著「柴玲絕食」的恤衫, 帶領二千個同學開始絕食。看著許多同學, 許多民主的鬥士, 綁著血書白頭巾, 忍受著饑渴, 用生命作抗爭, 何其悲壯的場面! 他們堅定的眼神, 漸漸變得呆滯。不斷有同學不支倒地, 送醫救治。看著那份血淚寫成的《絕食宣言》, 我難過、悲傷, 更感到困惑、矛盾。為什麼當局仍是漠視我們的要求? 難道他們真的要捨棄我們? 難道我們真的要犧牲年輕的生命去換取天賦的人權? 唯一令我們安慰的是來自群眾的支持。不僅全國各地的學生、知識份子、工人, 連一般市民也對我們表示同情和支持。更甚的是來自香港的大學生, 不但在香港組織遊行聲援我們, 更不遠千里送來實質的支持。這對我們都是很大的鼓舞。 

五月十九日, 趙紫陽同志和李鵬來到廣場。趙紫陽同志含淚向我們道歉, 更聲淚俱下地再次勸我們停止絕食。我們感動了, 我們哭了, 絕食的日子的確不好過。趙紫陽同志的到來, 令我們一度相信中央是有誠意要和我們對話的。終於, 我們答應了停止絕食, 改為靜坐。我們以為事情終於有了轉機。就在革命露出一絲曙光時, 李鵬又再次誣蔑學生運動為動亂。我們困惑了, 昨天他們才來探望我們, 勸我們停止絕食, 翌日卻又指責我們是搞動亂, 還宣佈戒嚴令, 要派軍隊入城驅散我們。這個政府還可不可信? 同學們又再次絕食了。 

當局越是要壓迫我們, 我們就越是要抗爭。而且越來越多人加入了我們的行列。整個北京城彌漫著山雨欲來的不尋常氣氛。五月廿二日, 吾爾開希提出向使館區撒退, 還說民主運動已經失敗。我們不相信, 也不願意相信民主運動就這樣不了了之地告終。柴玲代替了吾爾開希, 繼續抗爭, 訂出四個鬥爭方案, 堅守廣場, 民主女神像豎立在廣場上。那時, 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 除非當局肯答應我們的要求, 否則我們只會繼續僵持下去, 而當局則選擇了以殘酷的血腥鎮壓來結束這次事件。 

六月四日凌晨, 最可悲的事情終於發生了。當我們還單純地認為人民解放軍不會把槍口對著自己的國民的時候, 當我們還嘗試用血肉之軀去阻擋坦克車的時候, 一片漆黑之中, 震懾人心的槍聲、坦克聲和慘叫聲劃過黑夜的長空。當我們想撤的時候, 一切已經太遲了。我扶起那個倒在我身邊的人, 發現他滿身鮮血, 也染到了我的手上、我純白的衣服上。就在一片驚慌混亂中, 我腦海一片空白, 只是哭著奔跑, 向那暗淡的不知何方的前路奔跑…… 

良久, 我不能思考, 不能理解, 為什麼落得個血染天安門的收場。不久, 我在愛人的幫忙下到美國去了。他用了什麼辦法讓我出去, 我也不太清楚, 有錢的人總是比較有辦法。他說:「在美國好好唸書, 好好了解你們追求的理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留得青山在, 不怕沒柴燒, 來日方長呀。」我突然想起了趙紫陽同志的話, 我老了, 沒所謂。你們還年輕, 不要糟蹋了自己。」有點心酸。原來那是他最後一次在公開場合出現。還未到六四, 他就下了台。有時我還會想, 是不是我們害他丟了官帽

我在美國唸書之餘, 也有參與海外民運。我們每年都會有紀念六四的活動, 不斷反省究竟什麼地方出錯了。一眾愛國的大好青年, 怎麼會是如斯下場? 是我們糟蹋了自己, 還是國家一手摧殘了辛苦培育出來的人才? 我們爭取民主自由基本的天賦人權是錯的嗎? 還是國家花那麼多金錢時間, 只是想培育出一群唯唯諾諾的沒有獨立批判思考不思改進的青年? 中國將何去何從?

民主之路還是要走下去, 儘管它可能依然是荊棘滿途。而披荊斬棘的拓荒者總是辛勞而有點寂寞, 甚至有所犧牲, 但革命不是由幾個人完成的。還記得魯迅的吶喊就是要喚醒沉睡的民眾。只是整整一個世紀, 國民還未真正醒覺。現實的真相可能是殘酷的, 但我們已經昏睡得太久了, 總不能讓整個中華民族繼續這樣沉睡不起呀。 

驀然回首, 十多年了。我們的祖國, 我們的人民, 還未真正過著好日子。不禁又黯然神傷了。前人種樹, 後人乘涼, 我們這一代苦了, 犧牲了, 不要緊。我們對青春無悔。我們不只是為了眼前個人的榮辱得失, 而是為了未來, 為了我們的孩子, 明日的花朵, 可以在民主自由的春風土壤中成長, 成為真正建設祖國的棟樑。歷史會証明, 我們的血不會白流, 我們的犧牲不會白費, 終有一天我們的願望可以達成。 

身在異鄉, 心繫祖國。那一片大好河山, 何時才能孕育出茁壯的民主之花? 如果可以的話, 我還是希望回去, 回到祖國的懷抱。因為那兒才是我的家, 我的根。

 

 

(寫於2003年.今日中國TAKE-HOME EXAM. Q2)

 

後話: 不知教授給了我多少分? 不過無論幾分, 這文是我最用心最重視最有成就感的一篇.

(2005年6月26日重整)

 

 

夢留痕.                    .編織夢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