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聊部
E06 星島日報
2002-11-06
--------------------------------------------------------------------------------
上雪山冷靜一下
--------------------------------------------------------------------------------
編按:不斷強調同舟共濟共渡時艱,反而令人覺得「不求人」才是當下處世之道。大家都期待雪中送炭,反而忘記了冰天雪地能燃點人生的希望。
文:梁偉言
發脾氣不但令人感到可怕,而且還會累事。為甚麼我們有發脾氣的衝動之時,不能夠喝一杯冰水,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不過是一瞬間,有很多事情就能解決。
「進去吧!進去找一個你喜歡的地方坐下來!差不多入夜的時候,我會來接你!」一個日本青森的老畫家曾經在青森某個雪山露天博物館前跟筆者說。
讀大專時代的筆者,是一個很麻煩,而且完全不能夠控制自己情緒的青年,一天到晚不停地發脾氣,在課堂上襲擊哲學講師,知道參賽的繪畫作品落選,就立即衝去研究室鬧彆扭,推倒所有畫架、石膏像,甚至當場嘶叫等。
當時的筆者覺得自己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人,所以闖禍是每一天都有的事,只視乎是大禍還是小禍,幸好當時並未因此而造成任何傷亡,不過大部分同學、講師和教授都視筆者如牛鬼蛇神。
冷卻貪嗔癡慢疑
教文章表現的A 教授一直很關心筆者,在某年十二月上旬的時候,他給了筆者一小筆旅費及火車票,叫筆者去青森找一個老畫家。原來A 教授叫筆者上雪山的目的是冷靜思過。
老畫家在雪山露天博物館放下筆者時,筆者就坐在灰色的雪地上,舉目張望,周遭除了冰和樹外,甚麼都沒有,最初覺得不能夠忍受,打算離開博物館時才知道下一班巴士,四小時後才會到來,惟有折返原地,這無疑是單獨囚禁。
筆者在雪地上等老畫家,等了幾小時,由當初憤怒的情緒慢慢轉變為思過,並有一種想懺悔的感覺湧上心頭。之後,一連十天,筆者都被老畫家帶到雪地上「囚禁」,入夜就接筆者回家,回家後除了叫筆者吃飯外,他不肯跟筆者說一句話。
寒假後,筆者返回學校時已經變得沒有那麼難以相處。之後幾年,每逢十二月筆者都會從東京坐火車去盛岡、青森。就由一個沒有雪的地方去到雪國,幾小時內,車窗及車廂外的風景和氣溫會有很大的變化。
就算由香港出發去青森的雪山冷靜,旅費也不過是四千元左右,一個人去體驗一下吧,一定會有得著,甚至會因此而找到真正的自己。
異曲同工的插花頓悟
記得少年時筆者的心情真的很沮喪,大專畢業後仍有心事,養母就介紹了一位禪師給筆者認識,禪師教筆者插花。
插花的過程很簡單,不過是找一個廉價的花瓶,跟著插一枝花,花的種類以及擺放位置悉隨尊便。最初筆者也不明白為甚麼要這樣插花,但當看到一枝花慢慢地凋謝時、孤零零地凋謝時,就會聯想到人。
的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一定會經歷生老病死,如果你肯細心觀察一枝花的凋謝過程,你對人就不會有太高的要求,也不會向伴侶發脾氣、打架,亦不會覺得失業、被減薪是值得令你憤怒、沮喪的事情。
只要在生與死之間的過程中做好自己,盡量令自己的生命、才華盛放就足夠。太多的抱怨只會令你加速老化,甚至凋謝。
在這個經濟蕭條、悲劇無日無之地發生的時代,我們更加需要冷靜,發脾氣想打人,甚至放火之前,請給自己多五分鐘,思考一下,看看花朵,想想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