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來一場颱風,把我們平面生活吹起層次立體感,素描出一緩一急的城市步伐;觸及一弛一張的城市脈搏。
天文台宣布懸掛八號風球,忽緊拉整個市面神經,本來非繁忙時段的交通頃刻萬頭鑽動,人潮行色倉皇,只有在這個時候,我們回家的意欲才特別強。
菜市場裡主婦們變得豪氣疏爽,不問價錢,見菜就買,不消一陣,市場內所有菜檔均被人造「旋風」掃蕩一空,只剩下幾棵乾蔥,菜販邊收拾「殘局」邊點算錢袋裡的額外進賬;眼笑眉開。
馬會取消了一場「夜馬」賽事,投注站一眾有備戰而來馬迷最是惆悵失落,颱風吹散橫財夢,希望在人間,惟待周後「厲兵秣馬」重來,且把綠茵場上那股未酬壯志;暫轉移到家裡的「四方城」。
這邊廂,有人一家大小直搗超級市場,「兵分」幾路老少同心張羅各類副食品,一陣狂風掃落葉式,貨架上頃刻仿若戰後「災區」,落索零星,顧客們捧著大袋小袋的卑微滿足而去,可憐當值收銀員強抑著歸家焦累,忙得眼花手軟。
那邊廂,區內茶樓、餐廰、小食店忽然客似雲來,一眾食客帶女拖男,鬧哄哄擠滿中西食肆,連帶鄰近的兒童機動遊戲中心頓也熱鬧起來,孩子歡樂笑聲淹沒街外風聲、雨聲……颱風,幾時變得如斯溫馨可愛?--颱風,曾幾何時是我們心目中一個惶恐名詞。
在那沒有海底隧道及地鐵的日子,颱風襲港,歸心似箭的人群焦慮地擠在維港兩岸,爭相乘搭最後一班渡海小輪返家,小巴收費又會隨風速而急刻提升,令人膽顫心驚,終平安抵家,恍如隔世,而飯桌通常擺著「茄汁豆」和「午餐肉」,這已是普羅家庭的經典「打風餐」。
雨急風狂的黑夜裡,屋外颱風咆哮聲彷彿在吞噬大地,瑟縮蝸居的一家老少徹夜無眠,緊緊守著一隻僅可接觸颱風動態的原子粒收音機,留意著風暴瞬息萬變消息,電台總會通宵播放一齣足本粵劇,粵劇的大鑼大鼓蓋掩我們內心恐懼,劇中才子佳人的纏綿旖旎安撫我們精神焦慮,《帝女花》或《紫釵記》的靡靡之音,伴著無數家庭熬過幾許輾轉難寐的漫漫長夜;守候雨過風平的第一線黎明來臨……
不知從何時開始,颱風收斂了昔日的兇悍潑辣,風球高懸下的今日,不單未為我生活們帶來恐慌;反而營造半日偶來情趣。平時鮮有機會同枱食飯的一家難得地天倫共聚,或終有機會翻閱久未觸碰的心愛書籍,又可躲在被窩跟好友大煲馬拉松「電話粥」;甚至乾脆一頭栽進「四方城」盡情馳騁……
對照今昔,我們對颱風已由恐懼變為歡迎;從而轉化成貪婪苛索,我們開始埋怨該死的颱風何其來去匆匆,我們理直氣壯質疑天文台偏在上班前除下風球,為何烈風訊號不卦上幾日幾夜;甚至掛個地老天荒!
所有未經網主同意,而擅自盜取本頁轉載者,
本網主保留一切追究侵犯知識產權的法律權利!
首頁[
七夕 ]
[ 天橋回望 ]
[ 收買 ]
[ 花 燈 ]
[ 關於友情這回事
] [
舐犢情濃 ] [
告別米字旗 ]
[ 圖書館 ]
[ 四婆的新居 ]
[ 情書 ]
[ 女人的胸部和腦袋
] [
走過鑽石山 ] [
花千樹星如雨 ]
[ 尊嚴 ] [
雞蛋花 ]
[ 市井文學 ]
[ 獨樂樂 ]
[ 佳偶 ]
[ 濃淡之間 ]
[ 聽覺環保 ]
[ 旺角黃與綠 ]
[ 西灣河片段 ]
[ 374封信的故事
] [
解讀鴨寮街 ] [
半客早餐 ]
[ 糖砂炒栗 ]
[ 颱風今昔 ]
[ 老人與袋子 ]
[ 劍橋暮色 ]
[ 合法打人日子 ]
[ 華叔講故事 ]
[ 幸福 ]
[ 圍巾 ]
[ 兩個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