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情寫真 ] 愛情金句 ] 回音谷 ] 偶有「瑕詩」 ] 都市一Click ]

 

心情寫真

 

 

[ 七夕 ] [ 天橋回望 ] [ 收買 ] [ 花 燈 ] [ 關於友情這回事 ] [ 舐犢情濃 ] [ 告別米字旗 ] [ 圖書館 ] [ 四婆的新居 ] [ 情書 ] [ 女人的胸部和腦袋 ] [ 走過鑽石山 ] [ 花千樹星如雨 ] [ 尊嚴 ] [ 雞蛋花 ] [ 市井文學 ] [ 獨樂樂 ] [ 佳偶 ] [ 濃淡之間 ] [ 聽覺環保 ] [ 旺角黃與綠 ] [ 西灣河片段 ] [ 374封信的故事 ] [ 解讀鴨寮街 ] [ 半客早餐 ] [ 糖砂炒栗 ] [ 颱風今昔 ] [ 老人與袋子 ] [ 劍橋暮色 ] [ 合法打人日子 ] [ 華叔講故事 ] [ 幸福 ] [ 圍巾 ] [ 兩個女人 ]

        

 

 

               合法打人的日子

 

 

  暮春時節, 翳熱納悶,污染指數偏高的灣仔鬧市街頭,堅拿道天橋上車水馬龍,蜿蜒蠕動,天橋下十字路口人頭湧湧,晦暗橋底周邊煙霧矇矇,灰燼冉冉,火光熊熊,擾攘躁動,人群聚集街頭,恍都抱著一個「打人」目的而來……

驚蟄,是個極富中國獨特色彩的合法「打人」日子 。這一天,香港人可以在路邊亂丟香燭豬肉而不會被控為「垃圾蟲」;也可在鬧市路口肆意焚燒冥鏹而不會被控「縱火」;可以聯群結隊集體蹲在街頭而不會被控「阻街」;最過癮是可以指名道姓公然買通「打手」而不會被控蓄意「教唆」他人行使暴力……

錯綜無序的全職或兼職的「打手」各自据盤鵝頸橋底,這一眾「個體戶」規模大小不一,賣相各異,但都有相同特徵;各路「打手」清一色都是女性。

當許多中國傳統節日活動漸趨式微的時年代,一片市道不景人心不古之際,「打小人」這玩意兒竟起了市場效應;且愈趨現代化之勢。很多較年輕女士近年已悄悄加入「打手」行列,於是,在鵝頸橋底,不難看見拖著一肩做了「負離子」及經過Highlight 的長髮女子,她們一身貼身T恤襯彈性牛仔褲;十只指頭塗滿水晶甲油晉身為「新秀打手」。

這些「新秀打手」很懂得跟隨市場定律,本來買十元一份的肥豬肉加一小塊紙老虎模型祭品,隨時以七折或半價出售,「打人」代價也富彈性,討價還價幅度幾可直逼「羅湖城」。而 打人「武器」除了客人可自備「私家鞋」外,也有多元選擇,皮鞋、波鞋、高跟鞋、甚至拖鞋都一應俱備供客人所需。為了吸引客人注視,她們不惜工本,特地般來一頭三、四呎高的張牙瓷老虎座鎮招徠 ,賣相突出而前衛兼鮮明,但若論傳統形象及客似雲來,就遠不及路口兩位合共一百五十多歲的「資深打手」專業。

兩位婆婆「打手」據說已在鵝頸橋底「執業」四十多年,堪稱為鵝頸橋「Twins」。

鵝頸橋「Twins」一身暗花唐裝衫衭,灰白短髮帖服夾在腦後,聲若洪鐘卻猶帶鄉音,兩人默默分工得頗有系統,較年長一位坐著小木凳在人叢中主持大局, 她跟前疊起兩塊磚頭,只見她一臉肅穆唸唸有詞,一手拿著紙人放於磚頭上,另一手拿著鞋子手起鞋落來回拍打,力度節奏明快,動作利落從容,不愧為「熟手技工」,較年輕的一位則在旁埋頭應付客人查詢及釐定價錢:若只「打」一個人名收費五十大元,多「打」一個則有六折優待,如此類推,若「打」遍對方全家更不以人頭計算 ;一口價三百大元。 總之「打」得愈多愈「扺打」!只須說出「小人」名字即可「就地執法」,若有對方時辰八字更佳,我不禁帶著疑惑探問:世間同名同姓者眾多,目標如何確定?

 --唏!舉頭三呎有神靈嘛!──鵝頸橋「Twins」一派權威如是說。

無論一時衝動抑或儲心積慮,打人者總有一套非打對方不可的理據──當然,理據各有不同標準;「二奶」扺打、負心漢扺打、出牆紅杏扺打、無良僱主扺打、「反骨仔」扺打、「二五仔」扺打、恐怖分子扺打、「禽流感」扺打、「登革熱」扺打;「廿三條」扺打……

新一年度財政算案出爐,財赤高處未算高,失業率高處不勝寒,公務員分期減薪定案,綜援一刀過被削十一巴仙,醫療新收費實施在即,多項生活開支大幅加稅;「廿三條」霸王硬上弓……

灑向民間都是怨,瀰漫一片怨氣、戾氣、晦氣聲中,「打小人」這種模擬「暴力」未嘗不是讓人消消氣的折衷辦法,既可疏導心理壓力,也可捉進本土消費,何志平局長不妨研究一下,可否把這種富中國特色的「合法打人」民間玩意,列為本土文化推廣發揚?

波斯灣殺氣沖天,小布殊摩拳擦掌,礪兵「紥馬」,擺出一副「嬲打」架勢,但未取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同意便屬非法出師。忽發奇想:何不請小布殊來港一日遊,然後帶他到灣仔鵝頸橋底,讓他合法行使「暴力」,小布殊甚至可以自備軍靴,公然將薩達姆、拉登等一眾「邪害軸心」的祖宗 十八代狠狠打個落花流水;打他一個體無完膚稀巴爛!

 

 

 

有未經網主同意,而擅自盜取本頁轉載者,

本網主保留一切追究侵犯知識產權的法律權利!

首頁[ 七夕 ] [ 天橋回望 ] [ 收買 ] [ 花 燈 ] [ 關於友情這回事 ] [ 舐犢情濃 ] [ 告別米字旗 ] [ 圖書館 ] [ 四婆的新居 ] [ 情書 ] [ 女人的胸部和腦袋 ] [ 走過鑽石山 ] [ 花千樹星如雨 ] [ 尊嚴 ] [ 雞蛋花 ] [ 市井文學 ] [ 獨樂樂 ] [ 佳偶 ] [ 濃淡之間 ] [ 聽覺環保 ] [ 旺角黃與綠 ] [ 西灣河片段 ] [ 374封信的故事 ] [ 解讀鴨寮街 ] [ 半客早餐 ] [ 糖砂炒栗 ] [ 颱風今昔 ] [ 老人與袋子 ] [ 劍橋暮色 ] [ 合法打人日子 ] [ 華叔講故事 ] [ 幸福 ] [ 圍巾 ] [ 兩個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