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Men’s Blues》 : 男兒當健身?

作者: BluesMax

日期: 2002年8月25日

原文貼自: 鮮文學網


 

在六百多萬的香港人中,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香港小男生, 過著與一般八, 九十年代香港男孩子的生活: 上學, 看電視, 踢足球, 玩遊戲機(打電玩). 本來我的童年歲月和其他男孩子沒有甚麼大的分別, 沒甚麼特別值得提的, 但回想起來, 原來有一個比較獨特而不完美的地方, 一直倍伴著我成長:

我爸爸是一個體型比較瘦削的男人, 我不單承襲了爸爸瘦削的體型, 而且還加上了高的新陳代謝率. 在脫離嬰兒時期後, 我就變成一個瘦骨嶙峋, 沒有甚麼脂肪, 怎樣吃不長肉的小男生. 我記得在6歲至9歲其間, 腰圍是22吋, 體重一直是”驕人”的45磅, 比大部份同齡的女孩子更瘦. 但是本人體內並沒有甚麼寄生蟲, 沒有甚麼隱疾, 經常四處活蹦亂跳, 氣力也和其他小孩不相伯仲, 實在健康得很. 本來我對自己的體型, 也不是那麼在意的, 但在媽媽和親戚們多年不斷的耳濡目染下, 也開始介意起來.

[為什麼你兒子那麼瘦的? 到底他有沒有吃飯的?] 有些初見面的陌生人, 會這樣劈頭的問, 每次都把我心廣體胖的媽媽弄得頗尷尬的.
[唉...... 為什麼我的兒子長的那麼瘦的?] 有時候, 媽媽也會抓著我的手臂, 不斷的在抱怨. [抱起來骨刺刺的, 你的表哥就不同了......]

很明顯, 就算我不聞不問, 我的外表也會給其他人帶來煩惱.
[我長得比較像爸爸嘛.] 8, 9歲的我雖然完全沒有遺傳學的知識, 卻懂得一點常理.
[但是, 你爸爸也沒有像你那般瘦的呀?!]
對於這個問題, 我就完全不懂怎樣回答了. 後來到了高中時候, 我才知道新陳代謝率對體重的影響. 在那以前, 我都想不透為什麼自己在體型方面, 完全不像一個男生. 有次老師在課堂上說: 男性的身體比女性的身體強壯. 當時我真的很想問老師: 我長得比班上的女生更瘦, 到底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上了中學, 身型完全沒有改變, 手臂依是是那麼瘦, 但身體不斷的在長高, 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竹竿] (重130磅, 高178cm的竹竿!). 還好當時學校中有不少像我那類型的[竹竿], 使我的壓力減輕了不少, 但是我仍然想看起來[更像一個男生], 脫離[竹竿]的行列. 聽聞多做掌上壓, 引體上升會令手臂變粗的. 我便像夢想瘦身減肥的女生一樣, 開始注意自己的飲食, 然後每晚努力的做運動健身, 希望手臂會變得粗一點, 肩膀會變得寬闊一點. 每天面對鏡子的時間, 也漸漸增多了. 腦海中充滿了各種憧憬, 希望自己看起來更有男子氣慨, 希望其他人再對我的身體說三道四. 但是, 我也像夢想瘦身減肥的少女一樣, 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不錯, 體力和肌肉是增進了, 但是從外表看起來, 只是肌肉變得結實了, 手臂沒有明顯的變粗. 而且只要運動量稍為下降, 身體便會[打回原型]. 對於要面對公開考試的一般中學生而言, 根本不可能抽太多時間精力去健身. 所以在重複了幾次肌肉漲大縮小的循環後, 終於放棄了刻意健身的念頭, 但求順其自然.

肌肉夠用便足夠了. 肌肉太盛的話, 會降低身體的靈活性.

我是那樣安慰自己的.

中學以後到了北美[放洋], 大部份金髮碧眼的女同學, 手臂不單比我的粗上一圈, 有的甚至粗上四,五圈(手臂還有很多毛呢~!). 至於我的手臂嘛...... 還是像中學時期般纖細光滑. 但是我並沒有因此而自卑, 因為我已了解到, 男性的身體不一定比女性的身體強壯. 無論在甚麼地方, 世上總會有部份男生, 在體型上及不上部份女生般壯碩. 而我就是[弱質纖纖]的男生中其中一員了, 亦因為我身體的特質, 令我構成了和別人不一樣的思想/性格. 假如我不是天生體型比其他男孩子瘦的話, 我便不會成為現在的我. 假如我能夠選擇的話, 我仍會選擇當一個身體比別人瘦削的男生, 因為我對現在的我頗滿意的.

有些年輕女性會因為太刻意的去纖體, 進而患上著迷性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甚至暴食/厭食症. 近年醫學界也發現, 愈來愈多青年男性因為太刻意的去健身, 也患上著迷性強迫症, 暴食或厭食症. 其嚴重程度, 直迫女生,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步入健身的迷思, 更加沒有以藥物去輔助健身, 把身體搞得一塌糊塗.

我們的社會, 是否變得過份著重於外表和體型方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