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流流
或許這可以叫做《年紀大》的續集,又或者一切寫出來的都難免是《年紀大》的續集。
恭喜發財
「恭喜發財,祝你萬事勝意、身體健康!」
這些說話忽然好像有些意思,至少,一點也不討厭。(好像粵曲,小時候覺得好嚇人好討厭,現在越來越覺得有味道。)
從小便覺得恭喜發財好市儈好核突,其實說穿了不過是坦白。新年流流(或者all year round),誰不想發財?我都想發財,不想發財就不用捱騾仔了(雖然嚴格來說這有違「市場神學」的理解)。況且,說說貪好聽而已,難道恭喜了就發財?!
大年初三,我的偶像之一陳師母打來,第一句就是恭喜發財,我覺得好正。想起我們的扶貧工作,唏,發發財多好!又搞掂幾個projects!
明年我一定要多多恭喜別人發財,特別是基督徒,因為基督徒一般比較介意恭喜人發財。發財,不也是上帝祝福的一種?!至少許多舊約故事有這回事!
利利是是
事緣大年初一姊姊回來拜年兼開年,臨走時兩個姊姊在數著要放下多少封甚麼面額的利是給媽媽,以便親戚來拜年時「交換禮物」。二姊姊覺得自己是沒有選擇、無可奈何的參與這個遊戲,我就忍不住口展開了一埸討論。
我覺得,既然要派利是,就要開開心心寬寬容容的派;覺得勉強,就別派。二姊姊定是覺得我風涼,我卻肯定若我有派利是的一天,我一定高高興興的派。
而且,我認為這個遊戲還有許多有意思的地方。譬如說,每一年都這樣混混亂亂數來數去,即是我們還常常記不清楚自己有幾多個親戚,或者誰比誰的年紀大(姊姊那一輩有許多年紀差不多的)。一年起碼有這麼一次,想想他們,不好嗎?更有心親自拜年的,一年見這麼一次,不也很珍貴嗎?
偶有佳作的大姊姊說,每年收利是,少了一封,就很感觸又少了一個長輩在世了。所以收利是,或可以派利是,都是好的。
拜年.阿囈
忽然好想拜些年。早一、兩個月,跟阿翁查經,開場時他問有誰的死是你最羨慕,有誰的死是你最不羨慕。那時我想起與我相處不算很愉快的舊老闆蘇恩立,畢竟她的生與死都令我欽佩;至於最不羨慕,我想起的是一個我居然不知道她是否在生的伯娘阿囈。
「阿囈」是花名,懂性以來我只知道她叫做阿囈(我以為她叫做XX藝),所有親戚都是這樣叫她,大概也沒誰在意她的姓名。叫做阿囈,是因為常常ngee ngee ngor ngor,文雅些叫做呢喃自語,長嗟短嘆。阿囈的一生在此不贄,簡單來說,就是苦,由頭到尾都是苦。現在八十幾歲,大概僅僅比自生自滅好一丁點。
後來,我知道她還在,於是我決定要盡快去看看她。一直以來,我媽媽差不多是對她最好的人,聽她在電話裡「囈」、偶爾探望她、給她多少幫補。媽媽對親戚中被忽略和有欠缺的,總是低調卻持久的關照和體貼。現在我們家環境較好的時候如是,以往家境沒這麼好(爸爸一個養六個、一個星期開七天工)的時候亦如是。
我的親戚,都算奇形怪狀、貧富懸殊。有十幾年前拿著幾百萬退休金移居外地的舅父,也有不斷續期雙程證的舅母;有讀公文數的表弟妹,也有鄉音未改的新移民表弟;有大學系主任的堂表姊和兩件「妙手仁心」,也有全家五口會考不及格的堂兄姊。
世界混亂,我佩服我媽媽做了該做的事。年輕的時候,從不覺得在爸爸媽媽身上有這麼多值得學習的東西。
今個新年,雖然主要是閉關三日三夜足不出戶為光明友做網站,卻特別覺得有意思,也特別欣賞每一個這麼有心來拜年的親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