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为什么这么长命、权力交接相对平稳? 

专制体系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是权力交接,中外古代的血缘继承是唯一能持久解决这个问题的制度化
方法。中共的几次权力交接,从毛到华到邓胡赵到江李朱,虽然有点玄乎,但到头来总还是没有大
范围的政治动乱。这是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很费解的现象。除了前苏联以外,好象世界历史上还没有
专制大国能完成这么多次权力交接而不发生暴力革命。而前苏联,其世界二极之一的地位和比较成
型的信仰体系(前苏联还有真信心共产主义的人)显然对维护其稳定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中国
而言,这两个因素都远没有前苏联那么强。 

每一次交接,都可以(也应该)作具体的分析。但我想问的是,有没有什么共性,什么深层的因素
造成了这种总体稳定的倾向? 

我初步看,有两个因素:民族主义的凝聚力和幕后集体领导的缓冲。 

中国二百年前是东方文明的霸主、明星,在东西方文明冲突中一直是受害者,由此引发的民族主义
情绪根深蒂固,加上疆土和人口之大,政治家比较少有投靠西方的幻想--想卖国也没人要,只有自力
更生。这是一股强大持久的凝聚力。 

以毛的政治聪明,他不该看不出来文革中上来的新生派在他死后肯定站不住脚,尤其是在彭邓陈等
“老将”人还在心不死的情况下。而从自文革就大讲“接班人”的问题这点来看,毛是很早就开始注意这
个问题了。既然如此,他为什么对“接班人”的问题在林彪死后一直没有明确的安排?为什么还留着老
将们?这也许将成为永远的谜。 

从邓开始,逐渐形成了一种一群老人在幕后作太上皇的体制,掌军权、大方向,出大问题的时候出
面摆平,其它大部分时候由前台的“年轻老人”干。太上皇俱乐部当然还是有头儿,但至少在大事情
上所有成员都必须有共识才形成决定。这样的体制,除非俱乐部成员在短期内全部去世,否则可以
促进权力交接过程的基本顺利。 

俱乐部的运作机制似乎和前台的大不一样,头儿的个人威望和成员间的基本信任起的作用好象比较
大。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比较“民主”,比较有“同志气氛”。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政治学理论问题。 

从所有迹象看,江也想继承这套体系。但还能继续生效吗?下一届太上皇俱乐部会有哪些成员呢?
再过十年二十年,参加过“革命”的人都该走光了,到时会不会出现断层?前苏联解体,和参加过“十
月革命”的一代全部去世是否有深层联系? 

化外
3/8/2001

    Source: geocities.com/huawai/SheHui

               ( geocities.com/huaw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