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不等同于道德观 -- 再为个人主义辩
看样子你把价值观和道德体系、行为准则混淆了。价值观是道德体系的基础,是人生哲学和社会哲
学的最底层,不认同道德观念的人可以认同一个价值体系。道德体系的功能是直接产生、影响行为
准则,而价值观只是道德体系来源之一--其它来源包括社会性、文化性的修正。价值观的选项不多。
在个人和集体的方面,你要不认为个人的价值为首,要不认为集体的价值为首;在作为总体的"人"
这一方面,你要不认为某种超自然力是主宰,要不认为人只有靠自己和/或随机因素。由这些有限的
价值观取向,可以衍生出无数不同的道德体系,比如同样信基督,有的认为只要信就足够了,具体
干什麽是次要的,有的认为必须按十大戒律去做,还有的认为除此之外还必须广为传教,等等。我
指的不是简单的教派差别,而是行为准则的差别。
你还是把个人主义和自私连在了一起。如我前文所说,个人主义不是自私,也不必然导致自私行为
(我这里说的自私是道德意义上的,不是哲学意义上的---"人皆自私"说的是哲学意义上的自私)
。这是中国文化对个人主义的误解和曲解。那麽什麽时候个人主义价值观会导致道德意义上的自私
呢?一个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人,如果在形成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的过程中没有社会性修正的
话,那麽他的行为准则肯定是自私的,这也就是我前文所说的"极端个人主义导致自私"的意思。所
谓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对一个人的品格、"气质"形成的重要性,就在於价值取向和道德体系的成型。
两者另外一个区别,在於道德体系的改变比较容易,而改变价值取向则比较难。这同样是因为後者
是更低层的,是前者的内核和精华。
另外,你的帖子对西方文化有两处误解,一是制度化(包括法制),一是团队精神。你对这两点的
描述都没错,西方社会十分强调制度化和团队精神。我认为你没看到的是更底层的东西。
拳王阿里现在已经失语而且几乎没有任何表情,但在美国受到很广泛的尊敬。作为一个黑人伊斯兰
信徒,这在美国是很难得的。这种尊敬的来源决不止他在拳击运动上的造就(泰森是反例),而更
重要的是他当年不惜坐牢而拒绝参加越战。同样是拒绝参加越战,在克林顿那里就成了胆小鬼。但
又没有人为阿里入狱而喊冤。他敢於为自己的信仰站起来,以至於藐视法律,美国人服这个。克林
顿耍滑头躲过征兵,虽然没违法,但在美国人看来是缺乏人格力量的做法。美国人是尊重法律,但
他们并不盲目地把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无上准则。我认识一位美国人,因为他的房子台阶失修,违
反本地建□条例坐了几个月的牢。他不是缺钱,只是因为他坚信"The government has no right to tell
me what I do with my house"。坐完牢出来,还是不修,市政府最後干脆睁一眼闭一眼算了。
团队精神也是第二位的。中国的媒体、文艺作品里经常有某人为了工作放弃休假、老婆生孩子不去
医院看望之类的故事。在美国,不管项目有多重要,期限如何紧,你要是老婆生孩子不去看,老板
会认为不可思议。东西方"文化阵营"对自己的军人被俘获释後截然相反的态度,更是说明两种对立
的价值取向的好例证。
这个体系,是以个人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先认为个人的价值是第一位的,然後通过制度、团队精神
作附加性修正。一个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社会,如果还大力强调制度、团队精神的话,那是
三者合力对人的自私本性(哲学意义上的自私)修正。从历史经验看,这样的修正力量太强了,让
人性窒息、扭曲。
儒家道德在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个人对集体的附属性强化、具体化、制度化,上
升为社会哲学,在技术发展缓慢的农业社会起了很大的稳定、加强作用,但在技术、观念等各方面
快速变更的现代已经永远失去了它的适用性。翻新是徒劳的,因为它的基础是否定个人价值。现时
中国确实有很多道德问题,可以有很多可能的解决办法,但道德救国不可能是其中之一。道德教育,
在社会改良中永远是辅助性的手段,尽管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性手段。原因很简单,道德是软性的,
人靠道德维持不了生命。
日本和四小龙的所谓"儒家文化圈"的成功经验,对小国依赖加工、出口和技术改进适合,对中国的
经济起步也很有用。但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长远的发展必须靠自己的科技发明、社会创
新和思想革命,世界无法负担中国按现有的道路长期发展,日本的单一性格、工蜂式社会模式,如
果搬到中国的话势必引起、也应该引起全世界的警惕和恐慌。中国必须走美国的多样化、开创性的
道路。而要做到这一点,唯有充分尊重个人的价值,发挥个人的创造性,鼓励社会的多样化。
生产可以管理,创新则无法管理,只能鼓励尝试。
化外
1/18/2001
               (
geocities.com/huaw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