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个人在互联网上设一个平台,从零开始编辑一部百科全书,所有人都可以随时自由参与、退出,添加、删节、编辑任何条目内容,你说他是开玩笑还是吃饱了撑的还是患有严重臆想症?
维基百科(Wikipedia, http://www.wikipedia.org, 中文版http://zh.wikipedia.org)就是其结果。
关于维基网(WikiWikiWeb)和维基百科的来龙去脉,大家可以自己去看。这里简单介绍几句:
从2001年1月15日由两个人吃饭聊天开始,维基百科到2004年1月已经有近二十万条目,互相含有超文本链接,几十种语言版本,而且非英文版本条目数已经超过英文版(中文版简繁合计4087个条目),其内容质量相当高而且稳定。没有任何硬性的规则或固定的管理结构;其软件属于GNU开放软件组织(Open Source Foundation)的一个项目,由自愿者参与开发支持,免费使用;其服务器及联网由发起人之一Jimmy Wales捐赠,另一发起人Larry Sanger原在另一个免费百科全书网站工作,但后来公司资金亟乏,他于2002年3月一度失业;他们的唯一资金来源是捐款,到今天为止PayPal帐户共收到$26,186.80,其唯一用途是购买硬件。
维基百科已经成为一种亚文化。
难道不会有人捣乱?
当然有。
绝大部分情况下,被捣乱的条目很快就被别人恢复,若干次下来,捣乱者也就无趣了。偶尔遇上顽强捣乱者,几个志愿管理者协商把其相邻的IP封杀一段时间。大家毕竟没有杀父灭门之仇,敌人鬼子也就算了。
维基百科是一个异想天开的社会实验,她迄今为止的成功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奇迹。
尤其常逛中文网的人们,应该更加无法相信。
这是一个有明确目标和限定的项目,但又是开放的、进化式的,其运作方式几乎最大限度接近纯粹的民主和个人自由,甚至可以说是无政府主义乌托邦。
任何接触过精英主义思想的人(比如所有中国人)都很难理解其成功。
任何没有割断精英主义脐带的人(比如绝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或者忙于生活的现实人(比如绝大部分中国人,包括海内海外),都不可能参与这种毫无成功希望的狂人呓语。
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好孩子,做任何事情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管理控制不出乱子。“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等概念被如此翻译,先天注定在中国不可能扎根 -- 望文生义一看,再跟血管里骨髓里的儒家思想一对照,荒唐!拍板结案,揪下一个!
这一切全部在潜意识下意识层次自动完成,也就是根本不用过脑子。
实际上,连想这样的事都是吃饱了撑的,神经病,不务正业,异想天开,装纯真,别有用心。
我刚听说的时候也不敢相信。
“哈哈哈,很滑稽,”我哧鼻冷笑。
查看之下,尤其是看到中文版,很受了点思想震动。
“思想震动”这样的词由现在的我说出来,和“Finding Nemo”里的Marlen觉得幸福一样,是件大事。
原来我自以为已经在自己灵魂深处革了精英思想的命,很明白民主自由的价值。
现在看来我还差得远。
因为我对民主自由完全没有信心,类似的实验连想都不敢想。
不敢给别人自由,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奢谈自由?
不敢实验民主,自己又喊什么民主?
对,你有一千零一条理由现在目前暂时这里不能玩民主自由。每一条都合情合理。
有趣的是,这一千零一条理由正好就是诸多暴君独裁专制者的托辞。
部分地因为这个震动,我开了个平台,http://groups.yahoo.com/group/yanlunfan。(附注:如果您没有而且不愿在yahoo开邮箱,请从您经常使用的邮箱往yanlunfan-subscribe@yahoogroups.com送一个电子邮件,收到答复后按说明加入。)
别问我为什么,我还是有点相信,人性里的建设性冲动不会比破坏性冲动差太多。
万一呢?
化外
02/0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