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 自然報導

 

 
1996年夏天蘭嶼海龜調查
與保育


阿美族的老人,回憶當年的東海岸:凡有沙處即有海龜足跡。
十年前的綠島,在商人還沒收購海龜標本前,也是遍地龜蹤!

如果,綠蠵龜沒有雅美人的保育,
牠將從此失去東海岸最後一處繁殖根據地;
而蘭嶼的生態,不只是許多生命的淨土,
也是達悟民族世世代代的家;
甚至,雅美人生活的富有,
是許多台灣人有錢也無法擁有的夢想,
因為,
除了蘭嶼,沒有人可以坐在家屋涼台上,
看到群鯨飛躍在海面,
除了蘭嶼,也沒有人可以在自家後院的沙灘上,
看到母龜紛亂而充滿力感的爬痕。

如果有一天,雅美和台灣的小朋友,
在海岸山林再也找不到任何有趣生物的蹤影,
空空的沙灘上,除了風砂,什麼生機都沒有,
那時,我們又如何去訴說...
當年的美好人文智慧,豐富環境資源。

傳統、自然、生活,一種無可取代的價值。

 

海龜重要的繁殖地

  來到蘭嶼和當地社區居民一同進行海龜的觀察,實在有一段十分湊 巧的機緣。早在1996年4月,就有聽聞一位待過蘭嶼的潛水教練說起,在島上目睹過體積龐大的海龜為人所捕獲,以及挖起母龜所產下的卵粒,待孵化成小海龜後再賣給台灣水族館來牟利的情事。但有關海龜在蘭嶼地區的分布和生存情形,都一直沒有系統性的科學文獻記錄可查。那時即有前往位在基隆的海洋大學,拜訪已在澎湖望安地區主持多年綠蠵龜保育調查計劃的程一駿教授,提到我們在東海岸地區進行田野訪查,有海龜被人食用,或被定置網纏獲以及上岸產卵地點的消息。同時並蒙老師惠贈相關資料,並提供望安綠蠵龜保區的工作經驗以及沙灘上爬痕的鑑定方法。相信蘭嶼地區無論就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各方面,都極有可能是海龜重要的繁殖地點。而根據之前在蘭嶼所作的自然現察,我們亦認為位在島上東部「後山」的沙灘——東清灣,不僅在沙灘長度為全島最大,且人為干擾及開發破壞亦屬最小,將是頗有可能發現海龜蹤跡的區域。所以在5月期間即有邀請與東清灣比鄰而居的國小老師,一起留意夜間海龜上岸生蛋,在沙灘上拖曳笨重身軀所留下的坦克履帶狀爬痕惟並無發現。                       

  直到6月中,東清國小的老師注意到沙灘上有三處模糊的坦克痕,而我們在6月14至16日的守候,灘岸上又新增二處新鮮而深陷的生物爬痕,確定是全球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綠蠵龜(Chelonia mydas; Green turtle)所留下的足跡。同時得知1995年在蘭嶼西岸的小八代灣地區,也有一隻上岸生殖的死亡個體被發現,我們評估全島可能被海龜利用為繁殖地點的幾個沙灘,透過訪問社區居民並清查口傳的歷史資料,瞭解到蘭嶼海域確實是海龜重要的覓食洄游區域,而島上沙灘長期以來亦是綠蠵龜繁殖的主要棲地之一。      

  自此開始,我們設計了一套有關海龜爬痕的自然生態記錄模式:定期巡視沙灘上是否留有前幾夜海龜上岸的爬痕,記錄其產生日期;透過爬行軌跡的分析,比較巢位尋找行為在棲地選擇上的偏好。                

  教人遺憾的是:在6月23/24日的晚上,東清樣區沙灘上發現了一隻甫上岸就被人自背腹甲間剖開的死亡個體:可食用的肉質部分都被割取一空,只留下礫石上散落一地未及產出的龜蛋和油腥味。由於雅美族人並沒有食用海龜或是海豚肉的傳統,我們在痛心今年損失了一隻繁殖個體之餘,也深深地體悟到:保育工作的行動匯集,單只有學院式的研究報告是無力且緩不濟急的;惟有結合當地社區文化,有良好的溝通與對話管道,並深入民間社會的環保意識,才能避免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也只有村人的認同和自發實踐,才能形成實質的環境保謢力量。其實,保護海龜,以及環境中其他生物,再再都需要社區草根性力量的支持,才能達成。   

  7月中旬時候偕同程一駿老師,以及拍攝野生動物的陳進發導演,再去小八代灣探訪。由於多日來的無雨乾旱天氣,沙灘上累積了數週的爬行軌跡依舊相當清晰,彷彿一個大沙盤上布滿了淩亂且充滿力度與美感的爬痕,令人格外振奮。推測在7月初之際,小八代灣亦開始有相當數目的海龜上岸產卵,比起東清灣的沙灘植被和灘岸環境,兩邊繁殖狀況的不同也引起我們極大的好奇,印象中東清的小朋友還帶我們去沙灘尋找海龜的蹤影,在還不到下午4時的暮色中,就看到淺海中的母龜載沉載浮地游向岸際。村人說明屢次發現在天空尚未全黑之際,東清的海龜就開始乘浪上岸選擇合適的產卵地點,這在望安的觀察報告是十分罕見的。亦足可證明長期以來,蘭嶼的若干沙灘,一直沒有不當的人為干擾。以及劣質的環境破壞,成為綠蠵龜十分理想的繁衍子代地點。但隨著島上人口的自然增加,近年來村落的發展、公共工程的闢建,遇有外來旅遊活動的進入,如何在長遠的未來仍能永續地維持並經營這樣一片美好的土地,並藉以保護全球性瀕臨絕種的海龜,就成為今後保育的重要挑戰。     

  7月底時海灘上歷經了二次颱風的大雨大浪沖刷,東清沙灘表層的砂石流失情形十分嚴重,導致許多原本埋在深處的礁岩裸露出來,不論是對產卵母龜抑或社區步行調查的人,都是相當地崎嶇難行。8月中程老師再次來島上,陪同一位十分風趣的外國友人──世界海龜保育協會的副主席博樂茲(Dr. Balazs),前來指導我們有關海龜的標放技術,夜間測量及行為觀察的諸多技巧,十分肯定蘭嶼地區將是海龜研究的良好樣區。同時他也提醒東清的小朋友和社區工作人員:當颱風引發的大浪使沙灘上布滿諸多漂流木和障礙礁岩時,上岸的海龜很有可能力竭受困,曝晒在炙熱豔陽下而失水死亡。畢竟保育海龜生息的成功,需要社區自發的巡邏救援力量。

  令人感傷的是:在小八代灣的海龜就沒有這縻幸運了。八代灣沿岸由於多年來砂土流失及海岸侵蝕的影響,沙灘的縱深原本就不及腹地寬廣的東清沙灘。在八代灣的母龜,似乎是為了避免大浪時的潮水浸泡到辛苦產下的蛋窩,在巢位的選擇上,都直抵沙灘與海岸林林投樹的交界邊緣,直到不能再深入為止。除了可能會有蛇、螃蟹、寄居蟹等諸多天敵的侵擾外,海岸林下層如枯枝、石塊等障壁重重,也對身材沉重的海龜是一大生死攸關的冒險。雖然八月中開始幾乎每日都有熱心的社區朋友在此頻繁地定點巡查,也的確認識到短短不及三百公尺長的小八代灣,居然是全島海龜上岸頻度最高的沙灘:在七到九月間,共留下近七十次的爬痕記錄,扣除少數因人為干擾而折回海中、改次再返的例子,數目依然十分可觀。然而海龜在演化上是一種適應海洋生活的古老生物,對母龜群而言,短時間上岸來的陸生環境實際上是充滿危機和掠食者威脅的。9月20日在一處林投高地發現一隻卡死在隱密處而已生惡臭的母龜,帶給社區工作人員很深的感慨,對於棲地的脆弱和持續惡化,我們只有無力的遺憾。而蘭嶼地區的綠蠵龜繁殖狀態,我們還需要更多完整而詳細的生態瞭解,以探討許多有關社區及保育規劃的複雜問題,也才能再次避免,甚至是改善海龜在不良的棲地條件下的繁殖困境。                       

  蘭嶼既然是個四面環繞遼闊海洋的島嶼,而沙灘的環境也正是許多社區人文及日常活動的基礎。我們認為海龜的存在,不啻也是一項良好自然生態與優良生活品質的極佳指標。它代表著少有污染的乾淨水域和沙灘,完整的礁岸海岸林相,環境沒有不當的人為干擾或開發破壞,加上海洋與陸地豐富且多樣的自然資源,本就是雅美生活智慧的重要文化根源,保存這些自然的沙灘生態系景觀風貌,同時也是在維護著聚落,一個適合人居可流傳子孫的永續寶藏。  

   

 



八月的蘭嶼東清灣



蘭嶼小八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