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民情 Customs 

<傳統婚禮中式習俗1>

三書六禮       

三書

聘書  訂親之書,男女雙方正式締結婚約。納吉(過文定)時用。

禮書  過禮之書,即禮物清單,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納徵(過大禮)時用。

迎親書  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用。

六禮

納采  古時婚禮之首,屬意女方時,延請媒人作謀,謂之納采,今稱「提親」。

問名  男方探問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時辰,以卜吉兆,謂之問名,今稱「合八字」。

納吉  問名若屬吉兆,遣媒人致贈薄禮,謂之納吉,今稱「過文定」或「小定」。

納徵  奉送禮金、禮餅、禮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禮,謂之納徵,今稱「過大禮」或「大定」。

請期  由男家請算命先生擇日,謂之請期,又稱「乞日」、今稱「擇日」。

親迎  新郎乘禮車,赴女家迎接新娘,謂之親迎。

簡化方法:

時至今日,全套的「三書六禮」已不合時宜。只保留一些較重要
的和將之簡化,如「納徵」(過大禮)便是 

換庚譜  媒人提親後,若男女雙方八字相夾,沒有相沖,便互相交換兩家的庚譜,作為訂親的最初憑據。

簡化方法:

現代男女自由戀愛,根本無需媒人提親。除了鄉村的一些大戶人家外,交換庚譜已甚為少見,此習俗一般甚少進行。

過文定        

為「過大禮」之前奏,通常在婚禮前一個月舉行。男家擇定良辰吉日
,攜備三牲酒禮至女家,正式奉上聘書。

簡化方法:

與「過大禮」二合為一,省時方便。

過大禮      

訂親之最隆重儀式,約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進行。男家擇定良辰吉日,攜帶禮金和多種禮品送到女家。

男定過禮

禮金  價錢豐儉由人。

禮餅  一擔。

海味  分四式、六式或八式,款式與數量視乎經濟狀況而定。通常每款分作兩包,不論多少斤。除不可缺少的髮菜外,其他可選擇之款式包括:鮑魚;蠔豉、乾瑤柱(元貝)、冬菇、蝦米、魷魚、海蔘、魚翅及魚肚等等。

三牲  雞兩對、兩雄兩雌(如父母不全,則一對已足夠):豬肉三至五斤起雙飛(即一片相連開二)。

魚  大魚或鯪魚,取其有腥(聲)氣。

椰子  兩對(父母不全可用一對),取其有爺有子。

酒  洋酒或米酒共四支。

四京果  龍眼乾、荔枝乾、合桃乾及連殼花生。

生果  生生猛猛之意。

茶葉、  芝麻  種植茶葉必須用種子,故常以茶葉為禮物,即祝願種植不移之子,亦暗喻女子一經締結婚約,便要守信不渝,絕無反悔,亦即所謂「油麻茶禮」。

帖盒      (禮金盒)  內有蓮子、百合、青縷、扁柏、檳榔兩對、芝麻、紅豆、綠豆、紅棗、合桃乾、龍眼乾、還有紅豆繩、利是、聘金、飾金、以及龍鳳燭一雙及對聯一幅。

備註  所有禮金、禮餅及禮品均需雙數,取好事成雙之意。 (接續頁Home

i-mode Taiwan Since 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