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民情 Customs
民俗廟會--五府千歲
五府千歲是指大王李府千歲、二王池府千歲、三王吳府千歲、四王朱府千歲和五王范府千歲。在臺灣地區,五府千歲擁有廣大的信徒,奉祀五府千歲的廟宇到處可見,其中大部份都是分靈自南鯤鯓代天府、麻豆五王廟或海埔池王府,這三座廟宇都在臺南縣,因此,臺南縣可以說是五王信仰的發源地。
有關「五府千歲」的來由,眾說紛云,為五王的信仰憑添許多想像的空間。主要的說法有六種:
▲根據連橫《台灣通史》宗教志的記載:「延平郡王入台後,闢草萊、興教養、存明朔、抗滿人,精忠大義,雲曜古今。歿後,民間建廟以祀,其時全國歸清,語多避忌,故閃爍其辭,而以王爺稱云。」,主張王爺信仰實際上是鄭成功的信仰;蔡相煇教授於是就此論斷五府千歲也是源於鄭成功信仰。
▲秦始皇焚書坑儒而慘遭活埋的三百六十五名學者其中的五位,後世為哀悼他們慘死在暴政之下,所以尊稱為王爺。
▲唐高祖李淵為了試驗張天師的法術,將三百六十名書生藏匿於地下殿中吹笙奏樂,天師明知是活人所演奏,高祖卻說有鬼作亂,要天師驅鬼,天師被逼拔劍凌空揮幾下,向下一刺,劍應聲入地,奏樂聲突然中斷,唐高祖知道眾書生都已氣絕身亡,憐憫他們的枉死,所以全部追賜為進士出身,勒令天下立祠供奉;而五府千歲則是這枉死的三百六十進士當中的五位。
▲是明末三百六十名進士其中五位,因不願降服清朝而自盡,升天之後被玉帝敕封為千歲。
▲唐代有五名進士,奉旨進京,途中投宿於驛站,發現瘟神正在井中佈毒,為了阻止百姓誤食毒水,於是投身井中淹死,死後昇天為神,封為王爺。(根據瞭解,五福大帝的由來好像也有這樣的傳說)
▲明清時代有三十六名進士,奉皇命乘船巡遊天下,航行之中遇颶風侵襲,翻船罹難,皇帝哀慟之餘,下旨建造王船,船內奉三十六位進士靈位,送入大海,並御書遊縣吃縣,遊府吃府八個大字。Home
i-mode Taiwan Since 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