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民情 Customs

民俗廟會--五府千歲

開基之爭

  同樣位於臺南縣境內的北門鄉南鯤鯓代天府、麻豆鎮麻豆代天府和麻豆鎮海埔池王府,是臺灣地區五府千歲信仰的三大廟宇,從這三座廟宇直接或間接分靈到海內外的五府千歲不計其數,每一年五府千歲的聖誕,各地分靈都會回來進香謁祖,總會形成長達一個多禮拜的廟會奇觀,尤其以農曆四月份的李府、朱府生日最為盛大,所以有三月媽祖生,四月王爺祭的說法。

  故老相傳,在臺南縣境地底下盤踞著一條巨龍,從東部的六甲鄉經過麻豆鎮蜿蜒到西邊的北門鄉,六甲赤山龍湖巖是龍眼的位置,麻豆的水堀頭是龍喉,而龍身遶經麻豆海埔一直到北門南鯤鯓。這個傳說,為四個地區的廟宇帶來了鼎盛的香火,同時也牽扯出一連串的神話傳奇與歷史淵源,甚至引發了南鯤鯓、麻豆、海埔之間有關於開基五王的爭議。

  一般認為,南鯤鯓代天府是五府千歲在臺灣的開基祖廟。根據《南鯤鯓代天府沿革誌》的記載,南鯤鯓原本是臺灣外扈一個海汕小島,四面環海,古時候是漁船採集的場所,漁民在這裡搭蓋草寮捕魚。明朝末期的某一個夜晚,月色皎潔,萬籟俱寂,突然遠自海上傳來鐘鼓管弦的音樂聲,清雅悅耳,島上漁夫都感驚奇,爭相出來探望,只見到一艘金碧輝煌的三桅大帆船,慢慢的向南鯤鯓灣港口駛近。

  第二天清早,漁夫們相邀到溪口一探究竟,已經失去了大船的蹤跡,只發現一艘破爛小舟橫靠在港邊,上面供奉著李、池、吳、朱、范等五府千歲和中軍府,並有代天巡狩的旌旗,這才明瞭此船是大陸建醮酬神所放逐的王船,於是眾人合力拖起王船,將六尊神像供祀在鯤鯓山草寮中,從此居民出海必然次次豐獲,疾病必定不藥而癒,五王靈驗遠近轟動,信徒與日俱增。

  明永曆十六(西元一六六二)年,信徒倡議為五王建廟,擇地南鯤鯓山,這是五王首次建廟,因此本廟五府千歲被稱為南鯤鯓王,急水溪口的南鯤鯓灣因為是五王登陸的地點,因此被稱為王爺港。Home

i-mode Taiwan Since 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