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民情 Customs

民俗廟會--五府千歲

海埔池王府

  另一方面,完工於民國七十七年的海埔池王府,也為這一段五府千歲的歷史做了一番註解:

  海埔開基池府千歲是鄭成功攻臺時,由福建泉州馬巷元威殿迎請而來的隨艦神尊,後來由李姓部屬迎奉到海埔,成為李家開墾海埔的守護神,由於海埔人口不多,因此無力建廟,池府千歲一直被供奉在石瓦厝內。

  五王受玉帝敕封為代天巡狩後,一直鎮守在福建,當時臺灣直屬福建轄內,五王常來巡狩,見臺灣山明水秀,洞天福地,便有遷臺之意,於是托夢給信徒,將神像泛海逐流,由麻豆港登陸。後來因為水堀頭地理遭到破壞,五王只好暫時離開麻豆。

  一日五王金身被安置在船上,順著河道往出海口飄流,在海埔庄被漁民拾獲,引來各庄漁民爭相迎請奉祀,但究竟奉祀在何庄則眾意難決,於是眾人祈求神明法駕出巡親擇吉地,五府千歲各顯神通,信眾浩浩蕩蕩隨行於後,此時吳三王起駕威扶大輦,就地環遶三周,神轎前簷紮地,指定駐駕吉地,此處就名為王爺埔,因當時海埔庄小人少,無力建廟,五府千歲只得繼續他巡,來到南鯤鯓駐輦後,神轎就再也抬不動了,於是五王終於永鎮南鯤鯓。

  此後一直到民國四十五年止,每年三月末日,南鯤鯓李、池、吳三府千歲出巡麻豆堡,中途必在王爺埔駐駕一宿,隔日再出巡麻豆。

  民國七十七年,海埔因為在王爺埔新蓋巍峨大廟的緣故,雖名為池王府,但入火安座時老池王上請玉帝敕賜香火五份,供為五府千歲鎮殿金身,於是五府千歲奉祀齊全,供遠近信徒膜拜。

  兩地三廟都是臺地五王信徒的信仰重鎮,但是開基五王究竟是先到南鯤鯓,還是先到麻豆,由於三廟早期的建廟史以代代口耳相傳的神話居多,確切的文獻證據缺乏,所以很可能會變成一個沒有答案的公案。Home

i-mode Taiwan Since 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