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民情 Customs

台灣民俗廟會 

基隆放水燈(八斗子漁港)

中元節除了普渡外,在中元前的前一晚,傳說把點著的燈放在河中隨水飄流,河中鬼魂若攀到河燈就可以超生,目前台灣全省僅基隆和新埔義民廟尚保留了放河燈的傳統。

台北縣平溪鄉平溪放孔明燈

孔明燈俗稱天燈,相傳三國時孔明所發明,是當時聯絡各地駐軍、傳駐訊息的信號,後漸演變成慶元宵佳節(每年正月15日)向上天祈福的民俗活動,平溪鄉是本省少數保有此民俗的地方,施放的歷史已有二百多年。

台北縣萬里鄉野柳過火過海

「過火」儀式相傳於寺廟祭典中,抬神輿在燃燒的炭火上赤腳走過,可得到神明更多的庇佑

新竹縣新埔鎮枋寮義民節

主要祭祠,清年間協助官兵捍衛鄉土而犧牲的客家庄先民,每年農曆7月18日到20日於義民廟前舉行。祭典活動與中元節類似,程序為第一天入壇、第二天放水燈、第三天普渡,具有濃厚鄉土歷史意義。

宜蘭縣礁溪鄉龍舟競賽

現龍舟競賽已成為端午節應景的活動,然礁溪鄉二龍村尚保留沿襲170多年的傳統賽舟慶典,是本省歷史悠久而具古樸風味的龍舟賽。

宜蘭縣頭城鎮中元搶孤

搶孤是中元普渡大典中一項特殊且負盛名的習俗,其用意原是將祭品給予貧民,今日已演變成一種具育樂功能的民俗體育競技一溯孤棚。

台中縣大甲鎮雲林縣北港鎮大甲媽組出巡(回娘家)

活動每年農曆3月間舉行,是大甲最特殊、盛大的民俗活動,往年信徒會步行三天三夜至北港朝天宮,自民國77年則轉往新港朝天宮,並將會娘家的名稱改為繞境出巡。

彰化縣鹿港鎮鹿港民俗節

每年端午節前以一連串民俗活動隆重展開,包括龍王祭、拋繡球、古風貌之旅、南管公演、吟詩大會、童玩比賽、書畫展、傳統手藝展等多項具特色之民俗活動。

嘉義市鞦韆賽會

每逢潤月年的農曆3月6日,嘉義市光路居民便會舉行酬神活動,及延續二百多年歷史的『盪鞦韆』賽會,會中使用的鞦韆高達12公尺,且全用竹貪搭成,當地居民稱之為『鞦韆架』,係嘉義市獨一無二的民俗活動。

台南縣學甲鎮學甲上白礁

每年農曆3月15日(保生大帝誕辰)學甲慈濟宮即舉行『派代表返福建祭祠』(即上白礁)的儀式(祭祖大典),地點則選在昔日先民登陸的將軍溪畔。

台南縣鹽水鎮鹽水蜂炮

鹽水每年在元宵節放蜂炮,至今已有兩、三百年歷史,係由過去關帝爺出巡驅邪除疫,並燃放煙火以助神威之習俗流傳至今,現已成為具特色之地方傳統節慶活動。

台南縣北門鄉南鯤身代天府王爺祭

南鯤身代天府為本省最古的王爺廟,主奉五府千歲,每年五位王爺生日時,各地王爺廟均組進香團前來,而成為全省乩童大會串的盛會。

台南縣西港鄉西港慶安宮大醮

慶安宮每隔3年舉辦一次做醮,6天的活動中,以第5天的王爺出巡及頭陣表演遊行,第6天的燒王船最引人注目。

屏東縣東港鎮東港火燒王爺船

東隆宮是東港漁民的信仰中心,主祀溫府王爺,每3年舉行一次王爺祭,王爺祭前後7日,內容有請神、王爺出巡、各式陣頭、藝閣遊行、燒王船等。其中以第7天清晨三、四點左右舉行的燒王船送神儀式最壯觀。

Home i-mode Taiwan  Since 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