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民情 Customs 

8/15中秋節the Moon Festival

原本,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 《禮記》上說:「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在酷熱的夏天過後,天朗氣清,萬里無雲的秋夜天空,正足突顯出月皎潔的光華。 因此,每到秋天,天子總要到國都西郊的月壇去祭月。 上古祭月的禮儀,很可能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於《周禮》:所謂中秋,是因為八月居孟仲季三秋之中, 而十五夕恰為月中,所以八月十五被稱為中秋,或稱「八月半」。 「中秋」與春節、端午並中國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三個節日, 月自古就是人們吟詠歌頌的主角。「中秋節」是在農曆八月十五日,俗稱八月半, 由於中秋節主要活動內容是賞月、拜月、玩月,所以又稱中秋節為「月節」或「月夕」。 中秋節正式成為歲時節日,應起於唐朝,唐書太宗紀, 以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以後就成為年中節日,至宋代更為普遍, 常在中秋舉行歡宴的活動,到了元末明初更具有創新的意義。 在台灣民間也同時在這一天祭拜土地公,以求來年有更好的收成。 這天也是土地公的生日,到這個時候,一年的辛勞已到了尾聲, 只等待最後收成的日子,一般人於是懷著感恩天(以月亮為代表) 、地(以土地神做象徵),來歡度這個節日。 相傳中秋節源自於古代祭祀月神的禮儀,中國人相信祈求月神的保佑, 可以使全家團圓吉祥。「月圓人團圓」,中國人素喜以月圓象徵人團圓, 因此中秋節也是團圓的日子。 除了月餅,中秋節還吃柚子,因為「柚」與「佑」諧音, 也是希望月亮護佑的意思,祈求全家平安。

中秋有二種算法,一是依據四季算,因四季之中,七、八、九為秋,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稱中秋;另一種算法則依據節氣,按照二十四節氣,一季共六個節氣,秋季的六節氣分別是立秋、處暑、百露、秋分、寒露、霜降,而秋分則是秋季之中;而秋天正是人人辛苦耕耘之後的五穀豐收、團聚慶祝的季節,因此,家家拜祀土地神,答謝神的保佑,於是出現一系列儀式和風尚活動,此外加上我國古代即有拜月習俗,因此由祭月、拜月逐步演化出賞月之風。

中秋節原分為三部份:八月十四日為「迎接」,八月十五日為「正節」,八月十六日則叫「餘節」。今天,大家在八月十五日「正節」吃月餅、過中秋。而是中秋月圓的日子,傳說中秋月則是全年最大最明亮的滿月,所以「中秋」代表著「天上月圓,地上人圓」的溫馨氣氛,月到中秋分外明,一輪皎潔的明月,因此月亮就成了中秋節不可或缺的主角。

中秋節這一天到處都有人賞月,這一天的月亮是一年中最美的,情侶也喜歡在這一天約會,當夜全家一同到各地風景名勝迎風賞月,以祈求「月圓人圓」。中秋節的氣氛是寧靜、優美的,與其他熱鬧的節慶有很大的不同。

中秋節時值秋高氣爽之際,又兼之明月當空,正適合到郊外進行賞月活動。中秋賞月由來已久,本為平日足不出戶的婦女們最佳的社交機會,現代人則因長期生活緊張忙碌,恰可藉著中秋夜到山嶺海濱,邊仰望明月邊與親朋好友促膝暢談,鬆弛心情。Home
i-mode Taiwan Since 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