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百科 My Health
痛風
另外有30%的繼發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是因為疾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貧血、多發性骨髓炎、紅血球增多症、高血壓、心官能不足、肝障礙、腎臟病、尿毒症)所致。
危害篇
正常情況下,女性平均尿酸值約為2.4至6mg/dl,男性約為3.5至7.5mg/dl。而一般成年男性約3至7%左右有尿酸過多症,而這些尿酸過多的人當中,只有17%出現過痛風症狀。
痛風好發在半夜
當尿酸無法正常排泄,導致尿酸結晶在關節時,就會出現急性關節炎發作;初次發病部位大多在腳拇趾關節,而且大多在半夜發作。這是因為腳拇趾常與鞋子磨擦,容易受傷和積存液體,當晚上睡覺時,液體會被身體漸漸吸收,只留下尿酸沉積在腳拇趾;而人體的抗發炎物質ACTH在半夜時分泌最少,且腳拇趾的溫度又低,加上睡眠時體內會累積二氧化碳,使酸鹼值改變,所以痛風最易在半夜出現在腳拇趾上。
痛程分三階段──
急性無症狀尿酸過高期
當尿酸濃度超過每百毫升7至9毫克時,即使無症狀,也應就醫診治,並嚴格進行飲食控制。
急性發作期
腳拇趾(也可能是其他部位)突然紅腫、灼熱、劇痛,今人寸步難行。甚至只要有人在旁邊打噴嚏或走動掀起微風,也曾今患者痛苦不已,所以被命名為「痛風」
慢性痛風期
急性發作後若未接受治療,症狀亦可能於一至兩星期後日行消退;但日後會不斷複發,最後導致全身各關節或耳朵,都會出現痛風石,嚴重影響行動,今人痛苦不已。
合併症可危及生命
若長期尿酸過高,尿酸鹽結晶也會沉積在冠狀動脈內,且高尿酸血症易使血小板凝集亢進,加速動脈硬化,阻礙氧氣和養分輸送到心臟,最後將導致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心肌梗塞或腦栓塞而危及生命。
若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腎臟,則會形成痛風性腎臟病,導致腎功能障礙,長期下來可能引起尿路結石、慢性腎炎、腎盂炎、水腎症或尿毒症。
醫師呼籲,現代人容易飲食無度,應加強注意痛風的發生。
治防篇
痛風本身雖不會直接致命,但若不加予妥善治療,使尿酸持續過高,其合併症卻是後果堪虞。為了預防痛風,醫師建議,年輕人應每6個月、40歲以上者應每3個月,定期接受血中尿酸值檢查,並從生活與飲食兩方面著手,杜絕一切痛風的誘因。(接第三頁Next Page) Home Since 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