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 a | s | c | i | n | a | t | i | o | n |
前天聽了王菲在98-99 concert 中演譯的一首「Bohemian Rhapsody」,震撼到不得了。此曲是glam rock band 「Queen」的1975年經典舊作,因為曲詞創作人Freddie Mercury在91年11月24日因愛滋病而過世,所以世界再沒有另一種可以取代這首曲那敲進心底的感覺了,也因為Mercury本身生前的處境而替此曲蓋上濃厚的哀愁。 曲子始於一個問句:「Is this just real life? Is this just fantasy?」( 這是真實生活,或是幻想? ),經過波瀾萬丈的五分鐘後,結束於Mercury輕描淡寫的一句「Nothing really matters...to me」 ( 對我而言,其實什麼也沒發生)... 此曲的每分每秒都瀰漫著無奈和對黑暗、死亡的恐懼的氣氛,Mercury熱愛歌劇,在其作品中不多不少也有點歌劇影子,在「Bohemian Rhapsody」裡將當時的錄混音技術應用到極致,人聲層層疊錄之下,營造出搖滾樂界前所未聞的氣勢。電影感強烈和富張力是我對此曲編曲效果的即時感想。中段過場的opera式歌聲起伏,非常波瀾壯闊,也代表了主角內心非常不穩定的爭扎,把偉大的生命描寫成不過是poor boy的一生,nobody loves poor boy,渺少到不得了,強調生命只是煙花,而這煙花也是痛苦的化身,似乎人活在其中,非常不知何去何從。聽著歌者 ( 我聽的是王菲版 ) 以冷酷的語氣唱著「Easy come easy go, will you let me go」,真淒絕。而尾段忽然減速的幾拍重拍及那些歌聲,果真有「anyway the wind blows」的感覺,有歸塵之感。 以下是從lyrics中使我有最深體會的幾段: Is this the real life ( life is real...so real...) Open your eyes, look
up to the skies and see ( 多麼淒美絕倫的人生,原來只是數十年日子,加上 little high, little low,可惜太真實的生命,我們也會被嚇嗐。) Mama, just killed a man ( 生與死也只是被一二個動作操控,你看,它多麼脆弱。) Mama, life had just begun ( 媽媽,世上唯一一個永遠給我溫暖的人,生命才剛開始,我卻已承受不起。) Mama ooo ( 誰想流淚? 假如,我明天再沒法站在這裡,請你,收拾心情,當作視而不見,繼續活下去好了。) Too late, my time has
come ( 時間太快,早也變遲,軀殼不由我控制,我只好離開一切,轉過頭去面對真實。) Mama ooo ( 媽媽,我害怕,我恐懼死亡,甚至恐懼生存,我也不想這樣,我已經把生命裡所有的美好都推翻了,對我而言,呼吸也是一種折磨,體無完膚,也無可奈何。) But I'm just a poor boy
and nobody loves me ( 愛有多幸福,可惜我沒有,我的一生只有缺乏,這生命太怪,我只有逐步去消磨。) Easy come easy go, will you let me go ( 就讓我這般邪異地,步向解脫吧。) So you think you can
stone me and spit in my eye ( 你又可以怎樣? 一切都是殘忍至極的。) Nothing really matters ( 這種生命,就當甚麼也沒發生吧,任何人都看得出,真的沒有甚麼。) 唉。 這就叫悲劇。 生命渺少得令追求偉大的人類難以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