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教育的理念

pikachu03.gif (4480 個位元組)

 

    A. 教學觀念的改變

        1.      開放式的學習環境:

        學生學習不再局限於課室內。學生知識的來源不再局限於課本及老師課堂上講授的內容。透過IT工具的運用,學生可以取得的資料比在一般課堂中所得的為多。學生更可以和世界各地的各式人等進行討論及交流。

    2.   互動多媒體教學模式

        跨媒體的教材及互動式的教學活動將更為普遍。學生需要更積極及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

wpe3.jpg (7517 個位元組)

    3. 著重各種能力的培訓

        由以往過份強調應付考試的能力轉為更全面的培育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     自學、組織、解難、溝通、創造、表達等

        *    將資訊建構為知識

   4. 終生學習

        學校教育主要為培育學生在資訊世界的學習能力。學生離開學校後仍可透過使用IT工具繼續進修 / 自學,實踐終生學習,以面對急速轉變的現實世界。

 

 

B   教師角色的轉變

     隨著學生角色的轉變,學習環境變得更為開放,教師作為知識傳遞者的職能將會淡化。

   在使用教育軟件/電子教材時,教師將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輔導者及顧問,指導學生如何將資訊建構為知識,啟發他們思考及解決難題。

 

 

C   教學模式的轉變

     1.    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活動將更強調學生的參與。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centered)

       2.     專題研究的教學活動會有所增加。 (Project-based)

       3.     跨科目的教學活動會有所增加。 (Multidisciplinary)

       4.     教學資源將可透過IT工具取得,對教科書的倚賴將會減少。

 

為何要使用互聯網作教學用途 ?

 

面對知識急速遞增及轉變的世界,掌握從資訊世界建構知識的能力將成為生活上必不可少的技能。互聯網是培育這類能力的重要工具。

 

應如何使用互聯網 ?

1. 教師可於備課時利用互聯網搜尋資料。

2.  教師可將參考資料放於互聯網上,讓學生自行參閱。

3. 教師可將一些實用的互聯網址介紹給學生,讓他們自行搜集資料。

4. 教師可通過互聯網與學生加強聯繫。

back to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