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
(132-192) 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官至左中郎将,封高阳侯。他是汉未的大孝子,他的家族也是中 国家族的模范——“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蔡邕通经史,精音律,善辞章。尤其在订正古书与文字上,他的功绩 更是可观。建宁年间(公元168--公元171年)灵帝召拜为郎中,校书东观。著有诗、文、赋百余篇。其书法名重当时,创飞白书体,后世榜书多效之,是中国第一碑铭圣手。蔡邕四十六岁时候被权臣构陷下狱,死里逃生,“与家属 髠钳徙朔方”,全家流放边区做罪犯,第二年赦回。不久又被构陷,说他在流放时有怨言。 他“乃亡命江海”,路到江苏避难,一连十二年。董卓掌权后,很欣赏他,回到洛阳。王允杀董卓后,蔡邕叹了口气,惹恼了司徒王允,认为他是 董卓一党的人,把他下狱,要杀他。他请求用刺脸砍脚来换得一命,以便完成汉史,王允不肯, 遂被杀,年六十一岁。蔡邕曾在溧阳大溪隐居,潜心读书,著作。大溪位于溧阳偏南方向,称为处女湖。十里湖面,清风习习,湖水悠悠。由愚公山,乌龟山,九龙山,盘白山等环绕。在乌龟山与狮子山的茂林修竹中,即是蔡邕读书台。在此读书,风景独好,四季皆宜。也难怪蔡邕流云万里,选择了大溪这样的风水宝地读书立著。 如今,蔡邕读书台已成为溧阳的一道人文景观,为溧阳的文化色彩增添了灿烂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