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注釋】
【賞析】 明詩人李攀龍評本詩為唐人絕句的壓卷之作,而明代詩評家王世貞亦言本詩「若以有意無意,可解不可解求之,不色此詩為第一耳」。然此詩的妙處何在?大抵在詩歌的首句。詩歌首句先點出現實之景:月與關。但作者並非從現在下筆,而是從秦、漢兩個朝代下筆,指出這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關塞。從遠處下筆,就使詩歌產生了一種雄渾蒼茫之感;而從古代寫起,也就暗示出「萬里長征人未還」是自古已然之事。 而自此出發,我們可以推想,「不教胡馬渡陰出」的「飛將」的存在,也就是古今人們的期同願望了。但詩中運用了「但使」一語,可見「飛將」始終沒有出現,而戰士們只有繼續參與戰爭,不得返家。這就正好將詩歌的主題——長久以來,由於邊關將帥無能,令戰爭不斷,使戰士不得還——含蓄地表達出來了。 透過首句「秦」、「漢」二字的運用,能表達出這麼悠久的時間與深遠的悲思,而評論又能在「有意無意」間透露出來,無怪乎此詩能獲得如此崇高的評價。
【參考資料】 周振甫等(1982):《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Last updated: 15/7/2007 Contact me: leoleungmc@hot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