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取材及組織方法 ~~
嗚呀!抓破頭皮也想不出相關的資料、論點與例子,怎麼辦?其實,能否想出與論題有關的資料,跟你對論題認識的深淺有係:對論題有較深的認識,自然能構思出較多的論點與資料;若對論題只是一知半解,那就算你絞盡腦汁,也不可能想出有說服力的論點與相關的資料了。但同學不用怕,網絡上有各式各樣的資訊,若你想知道某些論題的資料,可以運用互聯網的超連結功能,搜尋相關的網頁。而當你對論題有一定的認識後,可以嘗試運用「腦圖」去構思論點及組織文章。
【腦圖理論】 腦圖是一種幫助思考的方法。腦圖的中心是文章的主題或中心思想,作者可由中心開始,將意念、概念或資料向四方八面伸展。
腦圖的設計很接近人腦的思維。人腦可以同時進行多種思維,如綜合、分析、聯想、比較等;而腦圖則可讓使用者運用發散性思維,以引發聯想。因此,將腦圖用於寫作教學上,能幫助學生搜尋寫作的材料。
由於腦圖的資料按相同的類目分類,故對學生組織篇章結構也有很大幫助。 【腦圖的使用方法】
- 在白紙中央畫一圖圈,把議論題目寫在圖圈內(參看附圖);
- 自由構想任何關於論題的觀點或資料;若想到新的觀點及資料,可由圓圈引出一條直線,然後寫下;
- 之後若有同類的資料,可在同一直線上引另一條支線,然後寫下;若有新的觀點,則另開一條支線;
- 學生可隨意開支線,不必在同一直線上深入思考;
- 想到甚麼便寫甚麼,不必作深入解釋,也不必計較資料是否正確;
- 若在思考B線時想到有關A線的資料,可重回A線記錄下來;
- 若在構思時遇上困難,可以閱讀腦圖,引發靈感;
- 完成後將腦圖的資料歸類,然後開始寫作。

附圖:腦圖範例
【參考資料】
- 謝錫金、林守純(1997):「腦圖」,《寫作新意念》P.35-P.37。香港:朗文出版社。
- 謝錫金(1999):《題材的記取》(二),「中文寫作教學法」課堂筆記。香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課程學系。
- 謝錫金(1999):《議論能力教學法》,「中文寫作教學法」課堂筆記。香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課程學系。
Last
updated: 15/7/2007
Contact
me: leoleungmc@hot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