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2003年613日()

上下班時間,台北街頭車輛之多是有目共睹的,千軍萬馬的摩托車大軍在紅燈變綠燈的前一秒鐘已奔騰而出,到了半夜,城市回歸寧靜,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不論你相不相信人有宿命,不管你是否覺得人可以改變命運,有不只一件事人永遠無法改變──人無法不睡覺、人無法不死亡。因為人無法不睡覺,讓我們的社會呈現一個喧鬧與靜謐的無限循環,即使我們已厭倦這樣的循環,世界仍然是這個模樣。人無法不死亡,所以在那衰老的過程中,在各個年齡層,我們的行動力有著許多的限制,限制著我們的人生。

我時時想著人存在的意義,人的社會之上是否還有個高高在上的角色在看著我們,就如人們高高在上的看著小小螞蟻構成的蟻群一般。台北早上上班的交通雖然混亂,換個角度想想卻也單純的驚人,我們應該做個統計,有多少人日復一日走著同樣的道路上下班。我昨天上班走這條路,我今天上班也走這條路,我已分不清今天是昨天還是今天。

人的存在根本是個笑話;如果我相信上帝造人,人的存在更是個笑話;如果上帝存在的話,上帝存在的目的是什麼,上帝也是個笑話;這世界真是充滿了笑話。

既然只是個笑話,那何必那麼執著。我的做法是去享受這段天大的笑話。

2003年63日()

因為課業、工作、金錢、時間的因素,已經有好久沒有來一次所謂的旅行了,有許多人努力工作著,期待著一年僅有的幾天休假來個最有旅遊感覺的國外旅遊,而我現在講的也只是旅遊而已,還稱不上旅行,旅行其實是一種形上學,和注重玩樂的旅遊是不太一樣的,我的旅行通常是要一個人去完成的,當我和朋友們一起出去玩的時候,我的行程通常會變成旅遊。

但其實我的旅遊也並不全然是旅遊,因為我的旅遊其實是在我的旅行中的一小段插曲;再更深一層說明,其實我的旅行也並不全然是旅行,因為我的旅行其實也是在我的旅行中的一小段插曲──我的另一個旅行中的小插曲。我不斷地在旅行,我的本質就是一個旅人,我無法逃脫這個宿命。所以我並不因為我已好久沒去哪裡而覺得好悶,因為其實我正認真的對待著我人生旅程中的某一段時刻。

正坐在辦公桌前嗎?正在上課嗎?正在車上嗎?正在旅行嗎?不要忘記這些都是人生旅程的美妙時刻,你若在辦公桌前苦惱的等待著下一段旅程,其實你正浪費著你最珍貴的一個旅程的一段時刻。

人們在旅行時往往會經由照片留下寶貴的鏡頭與記憶,因為人們珍惜著那得來不易的旅行,那麼,你在那個已過一大半的人生旅程中留下了什麼,你是否珍惜著這個尤其珍貴的旅程。

2003年5月9日()

最近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發現到要找到一份自己理想工作並不是那麼的容易,但是我認同一句話「不會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只是看有沒有用心找」,短短一句話卻能打敗無數的人。

能夠真正用心的把事情想清楚的人實在不多。找不找的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老實說有許多人根本沒資格問這問題,因為根本不清楚自己的理想在哪裡;那麼自己的理想是什麼,或是說你對於自己所要的生活方式有沒有一個定見呢?我想如果對這問題已有定見,對於找尋理想的工作就不會這麼苦惱。

撇開錢不談,工不工作有什麼實質上的區別呢!我認同褚士瑩的想法,我之所以工作是因為工作可以付錢讓我做一些我想做的事情,讓我知道一些我原本不曉得的事情,這可包括追尋事業的成就感、學習新的電腦軟體、認識職場人際關係,或是克服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的個性等等,這都是讓我工作的動機。對我來說,工作只是充實個人生活的一個手段罷了。

我認為上面這一段話對我的想法說的很明確,但問題在人們通常對於自己是誰都搞不清楚。「不會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只是看有沒有用心找」,「用心找」是一句很根本的話語,你有沒有真正用心追尋過自己的夢想,用心追尋過自己存在的意義,你有沒有辦法對於自己做的每一個決定負責到底。

每個人都要學會一件事情就是自己決定人生的步調,但其實在那決定的關口,當然都是自己做的決定,但有些人是非常穩當且有理念的做了一個決定,有些人的決定卻是一再妥協的產物。你的生活是不是充滿了不斷地妥協?適當的妥協是必要的,但不是逃避。你能否拿出勇氣對抗自己個性的弱點?你造就了如何的一個人是所有事情的基礎,如果你對你造就的這個人不滿意,或甚至不知道你造出了怎麼樣的一個人,你要如何問什麼工作是你的理想工作。

很少人能一份工作終老,但一次又一次工作的轉換,你的工作經驗是否真的成長了,你是否更接近你要找的那個自己。經驗的累積常是一再犯錯的結果,但每次犯錯你是否都讓那付出的代價確實成為經驗巨塔的一環。

勇敢面對自己,會讓生活更踏實。

2003年3月31日()

終於,在活了二十七年後的今天,在經歷過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的不斷地知識養成後的今天,我西裝筆挺的去面對有生以來第一個工作面談,面談本身並沒什麼需要特別書寫的,重要的是今天的我並不是懷抱著一顆畢業生那種恐懼的心情,而是以一種對自己在人格、修養、談吐、知識各方面都有十足自信的狀態去面對面談。

我一步一步走來,步步皆踏實,我鞭策自己挑戰自己,將錯誤重犯率降到最低,困難一個個的克服,瓶頸一個個的突破,結實的踏穩每一步階梯,慢慢往上爬升,回首來時,我竟已高高在上。我對自己不再懷疑,也知道堅守美德的價值。

在確認人生價值與處世原則之後,進入職場讓我興奮莫名、躍躍欲試,我將再盡全力來證明我的能力,證明求真盡善至美絕不只是個口號。

2003年3月27日()

下午五點,踏上那離開美國的飛機。

2003年3月22日()

Redwood National Park...

2003年3月15日()

從高中到現在,一直在尋找自己的志趣所在,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這關係著要如何走完這一生道路的選擇,這關係到對自己的定位,關係到自我價值的認定。

有如一個單擺,漸漸的,搖擺的範圍不斷縮小,不斷縮小到那穩定的平衡點,如果能在有生之年找到或到達那平衡點,我想我就滿足了,如果能提早達到,我會很高興。因為「我是誰?」這問題的答案到那時會有較明確的答案。

這是一個不斷妥協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隨著年齡與智慧的增長,漸漸的,脫離一切束縛,隨心所欲卻仍維持中道的行走於天地間。

2003年2月14日()

會不會覺得在戀愛期的那一種思念對方的心情可以把一個人的心都撕裂了。

談戀愛是一種生物界很特殊的機制,當失去一段愛情時的那種痛苦,那是一種無法用任何事情比擬的痛苦,那是一種「超越的痛苦」,讓人痛不欲生。

但「事實」是什麼,事實是讓人痛不欲生的事情其實只是一件普通不過的事情,人可以在任何一個瞬間突然間回過神來,突然覺得不再痛苦。如果是這樣,那先前的狀況其實是很可笑的。

所以人說在談戀愛時常會患一種思念怪病,通常人是這樣講,卻不將之視為一種病。

我覺得這的確是一種病,一定可以用藥物來治療的,只要找出在那個時候控制人腦思考的那種特殊物質或分泌物或激素之類的東西,這種病絕對是可以治療的。

我想要治這種病應該不需要什麼先進的技術,只是大家不把之視為我們一般所說的疾病罷了。

2003年2月8日()

一遍又一遍的放著馬勒第八號交響曲,這79分鐘的曲子可以讓我repeat一次又一次而不厭煩,我自己都覺得神奇。

聽到馬勒第八號,我不再懷疑古典音樂的價值,如果你想把現在所謂的流行音樂拿來一起做比較,我想是不恰當的,基本上是完全不同層次的東西。

我把馬勒第八號交響曲歸類為複雜度、精確度、優美度都達到極至的完美藝術品。

2003年2月2日()日記

再次知道孤獨與寂寞的確是困擾著許多人的一個問題。

我還有這樣的問題嗎?

孤獨、寂寞、離別、愛情、親情、友情,……

需要多少智慧才能勇敢的坦然面對這些難題,需要多少智慧才能忍下那離別的眼淚。

需要多少智慧 ……

這些智慧都是許許多多血淚與辛酸堆築而成,一點一滴,越築越高,但卻不知天際的界線在何處。可是這巨塔還是要建,否則一點點的小洪水就要讓人致命。人活的多辛苦,一生就在掙扎中度過。

其實人還是有勝利的空間的。

樂觀知命,勇敢面對,祝福所有的人。

Mason。San Jose。

2003年1月29日(日)日記

音樂聽著聽著,突然發現一件似乎有點荒謬的事情,因為我在聽的東西是遠在我的國中時代我就在聽的東西,時空變遷,我聽的東西竟然不變,這樣的狀況讓我有點無法理解。

我們現在所謂的古典音樂,在經歷百年的歷練後,現在還存在著,但是否會永遠存在而且一直都有它的價值呢?如果照常理推斷,在更久之後,古典音樂是否終究還是要消逝在時間的洪流中呢?如果古典音樂真的終究是要消失的東西,那麼我現在那麼珍視的是什麼?如果我現在覺得那麼珍貴的是真的那麼珍貴,是否代表古典音樂應該要永遠存在?

我想我就不用想太多了,我只知道最近很想去KTV唱歌唱個過癮。

Mason。San Jose。

2003年1月26日(日)日記

已經不只一次,當我看到那只有半歲的小嬰兒找媽媽時的淚眼汪汪,我的心深深的震動。

那無助的眼神讓我無法阻擋,好像跟我說著:「為什麼,為什麼要把我生到世界上,我好孤單,我好無助。現在的我,吃東西要人餵,還不會走路,還不會說話,等我這些都會了以後呢,我還要面對這無情的世界不斷地挑戰,我沒有停下來的時間,一停下來馬上就會被淹沒在人海中。」

人說七坐八爬九生牙,這小孩不到九個月就長牙了,該爬的時候已經想站了,多麼的迫不及待,迫不及待想在這世界佔一個角落。在這迫不及待的同時,那充滿憂鬱的眼神卻令我印象深刻,這麼小的小孩怎麼有這麼憂鬱的眼神,他好似看透了世界的一切,既然到了這世界,也只能接受並樂觀面對挑戰了。

現在的我,已經活了二十七載,還是面對同樣的狀況,每天汲汲營營所為何事。

每天早上擁擠的Highway上,所有人都趕著要上班上課,有人可能是超市收銀員,有人可能是銀行行員,有人可能是公司的老闆,有人可能要去實驗室做著研究。而我在這所有人中,我要如何區分我自己,我是否注定只是沙灘中一個不起眼的小沙粒,或者我會是那比較大顆的鵝卵石或更大顆的岩石,又或者我可以不是沙粒或岩石,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著沙粒不由自主的順著潮水流動。

祝福那嬰孩,祝福我自己。

Mason。San Jose。

〈Back〉

我是誰

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