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城市

翻著一本充滿黑白照片的紐約建築照片集,第一頁寫著,Building the World's Capital,好有志氣的說法,這代表著什麼意思呢。

到一個城市旅行,能夠吸引人目光的時常是一些令人讚嘆的建築。在這本照片集中,我看到許多才剛從紐約親眼見到的建築,不同的是照片拍攝時間都是好久的以前,人們的穿著,街上的汽車,現在都可以放在博物館內了,但不變的是建築物依然屹立不搖。

所謂不朽的建築是不是真的可以不朽呢?我在想這些建築物可以站立多久。以現在的觀點,有許多古蹟並且是不朽的建物需要保存,但是在幾百年之後,整個紐約市將充滿古蹟與不朽的建物,但人類的生活型態可能已有無法想像的改變,我想帝國大廈總有一天是要消失的,布魯克林橋總有一天也要被取代。

電腦遊戲「模擬城市」有破關的一天,但人類的生活卻是不斷行進的,在地球有限的土地上,當一個城市已建築完成那有如積木般的城市終極發展後,是不可能就放在那供世人欣賞的。文明的發展是一種沒有終點的遊戲,直到末日的一天。這讓我想到聖經中的巴別塔,人類早該知道自己不是萬能,若不懂得敬畏神,人類的存在本是愚蠢無意義的。其實上帝並不需要變亂人類的口音,因為這座通天巨塔要能到達上帝,其高度將永無止境,人們只有不斷地辛苦建造,一代過去,一代又來,永無止境。

在世貿的灰燼之下,人們是該有覺悟的,有形世界沒有什麼值得堅持的,「有形」與「不朽」無法同時並存。

當我的旅行路線被一幢幢的人工建築所左k時,在我的像機快門不停的注目於這些建物時,我一直在想我能從這些建物學到什麼。事實上我什麼也沒學到,我只知道我只是一大堆懷著朝聖般心情的觀光客之一,出沒於如市場般擁擠的大都會博物館大廳,不耐的站在通往帝國大廈頂樓的隊伍中。觀光客總是有太多包袱,為什麼去法國就要看蒙那麗莎,為什麼在紐約就要去帝國大廈。在幾次的旅行過後,我逐漸明瞭觀光客和旅行者是有多大的不同。

Mason 4/19/2002

〈Back〉

我是誰

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