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茶店《高雄版》
Kaohsiung Coffee & Tea Shops

文/攝影:周治平
Text/Photo: Jasper, C. P. Chou

1996 (C) Copyright Jasper, C. P. Chou


港都.咖啡.風

縮短中的咖啡館與家的距離
  高雄,這一座向來被認為與大海密不可分的城市,雖然地處海洋的門戶,面對外來潮流的衝擊,卻始終固守著大部分南方地帶的生活本色,相較於繁華多變的北方,她總給人一種「這就是高雄」的聯想。喝咖啡,在幾年以前,對高雄人來說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不過近年來市區內到處林立的咖啡館,竟也成為港都醒目的街道景觀,高雄人與咖啡的關係,似乎正在熱切地醞釀;然而,南北兩地的差異,也影響著高雄人喝咖啡的習慣,和對咖啡文化的認知,而與其他城市的咖啡文化有些許的不同,這其中一些有趣的對比,就在午後的港都悄悄地上演……。

咖啡館與家、客人與家人
  「熱情」常是外地人對高雄人的評語,會成為咖啡館主人的高雄人,更有理由讓別人如此認為。在這些標榜著個性的咖啡店中,我們最常聽到主人所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希望來到這裡的客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感覺。」,不過放眼望去,卻讓人對「家」的定義感到迷惑;因為這些被店主人認為「家」的因素,完全是南轅北轍,有的店主人認為簡樸的小店最有家的感覺,像《布穀鳥》《金.卡蓮西亞》《晚餐館》;也有人認為氣派的歐風城堡才是理想中的家,如《別墅》《康橋》《萊茵河》;服務周到會讓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在《古典玫瑰園》《杯子》《席夢.波娃》便能感受到;但是如果放任客人自己動手,也會讓人覺得好像回到家一樣,《雨果》《挪威的森林》的熟客一定都了解其中奧妙。如果以上店主人的論點都成立,那只能說,每個咖啡館主人都想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家吧!就是這種積極營造風格的傾向,造就了港都地區百家爭鳴的個性咖啡館的形態。

  商業的氣息並不容易在港都的咖啡館內嗅出來,比起台中和台北的咖啡館熱絡的氣氛,高雄的咖啡館反而多了一份悠閒與安靜;在這裡,最令人著迷的情節是這樣的:許多咖啡館都有落地的長窗,和店主人早已混熟的客人來了以後,便自顧自地到書櫃裡尋找自己想看的書或雜誌,主人端過來的是客人常點的咖啡,寒暄幾句後,又去招呼其他的熟人去了。店外綠色的樹影,正隨著開始傾斜的陽光搖曳,也是此地常見的景象,靠窗而坐的客人,有時便忘我地注視著窗外明滅的光影,典型的港都午後節奏,街道上車子應該不會太多,也感受不到鬧市的喧譁,偶而有人進到店裡來,引起一陣注目後,店內又恢復原來的靜謐,一個下午可能就這樣慢慢過去,然後有人在下班時間投入車陣之中,一些人則繼續留下來,享用今天的晚餐,閒來無事的人,有時候會混到打烊才回家,這才結束了咖啡館的一天。 在咖啡館中,主客之間的互動是一種維繫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素,如果客人帶了未曾來過這家咖啡館的朋友,與主人的熟捻便會成為在朋友間「吃得開」的表徵,這在高雄人的社交生活上佔了一定的重要性,同時也成為主人拉攏熟客的一個好方法。

咖啡服務生活、生活享受咖啡
  如果說台北人是為體驗休閒情趣而喝咖啡,那麼高雄人則會為了體驗咖啡情趣而安排休閒;換句話說,如果台北人是忙裡偷閒的時候才上咖啡館,高雄人則是為了上咖啡館才忙裡偷閒。 現在的高雄人,似乎還沒有把喝咖啡完全當成一種習慣,很多人會為了「覺得應該」喝一杯咖啡而去喝咖啡,因此,在咖啡館裡常常可以看見盛裝打扮的紳士淑女,認真地把喝咖啡這件事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越來越多的咖啡館中,港都人也逐漸培養出屬於南方的咖啡文化,或許有一天,咖啡的味道會真正地佔領下午的港都,展現南方特有的悠閒與人情;在這一小杯深褐色的飲料之中,咖啡的氣息正隨著陽光蔓延,而它所蘊藏的內涵,似乎還真有值得我們仔細探討之處。





本書由三久出版社出版發行
地址:台灣台中市南屯區大墩路693號5樓
電話:(04)328-7589
傳真:(04)320-8759
郵政劃撥帳號:21717467
建議售價:NT$ 380

Back to Jasper's Works/回我的作品


Back Home/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