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制度的缺陷
投資顧問和投資者之間是有衝突的﹐因為投資顧問收受之佣金全是從投資者的資金而來的﹐而投資顧問只想賺得佣金﹐無論投資者的利潤是多是小﹐所以﹐投資顧問一心只想著如何找多些客和如何叫客人做Trade而不是如何幫助客人賺錢。而眾所週知﹐Trade得愈少﹐風險愈少﹐Trade得愈多﹐風險愈高。
在這樣的前提下﹐投資者是十分危險的。
我自己因為很想於投資界發展﹐所以﹐曾經當過投資顧問﹐我interview時就已經被告知 ﹕“我們想請SALES﹐唔係投資者。”。因為當時的我很無知﹐完全不知到這個產業的情況﹐我將自己做的研究﹐投資理論急不及待地告訴interviewer﹐希望能獲得僱用﹐然後我得到的回答就是﹕“我們想請SALES﹐唔係投資者。”
。不過之後我仍然獲得僱用﹐初初受訓時﹐主要教授的是兩大課題﹕1) 如何找多些客和 2) 如何引客人做多些Trade。訓練結束時的考試也只是還繞著Selling Cycle。之後真正工作時每天所做的便是ColdCall和洗樓(即到一些商業大廈然後拜訪每層樓每個單位)。至於他們在投資上所教授的幾乎全是技術分析(SOROS曾經說過所有技術分析都沒用除了波浪理論)。技術分析是一種只看價格波動而作出分析的一種分析。投資顧問通常請大學或者中七畢業生﹐通常對投資也是一無所知而公司也沒有教授正確的投資概念給他們但是工作竟然是要幫助客人投資﹗個人覺得十分荒謬。下列有一些有趣的真實例子﹕
一個顧客開了$50000倉做商品期貨﹐一個多月後﹐仍然有大約$43000﹐但是佣金竟然給了$35000多﹗這不是財富轉移是什麼﹖其實這個例子的客人已經很幸運的了因為還有錢淨。所有風險也是由顧客承擔﹐而得到的卻是不知所為的分析和Trade。
我做了不到兩個月﹐已經見過三個客人上來公司爭論因為他們輸了許多錢﹐幾乎要打人﹐值得注意的是﹐我大部份時間也是出外洗樓﹐留在公司的時間已經十分小﹐但仍然也可以見到這種情況﹐厲害吧﹖
投資顧問會說許多漂亮的話﹐令你相信他們的分析是真的﹐他們教你買賣黃金﹐外匯﹐商品﹐等等﹐自己卻不買因為有利益衝突﹐當你問他們投資什麼時(雖然大部份投資顧問也不會告訴你)﹐他們會說匯豐﹗
之後﹐我轉到FOREX & BULLION部門工作﹐基本上做的工作幾乎完全相同﹐不同的只是不是推銷商品期貨﹐而是推銷外匯和黃金。而那個部門的經理人也有一些使我印像深刻的說話﹕“我們是做財富轉移﹐不是做專家。”﹐有一次我問他有關中央銀行的問題﹐他說﹕“你不要浪費時間做那些無聊事﹐打多幾個電話好過啦﹗”。作為一個外匯的投資顧問竟然唔需要知到中央銀行如何運作﹗
還有更甚的是﹐有一天﹐我問我的經理﹐他的資歷很深﹐很高級﹐全公司只有三個那麼高級的人﹐問他在何處可以找到石油的供求資料。他竟然說不知到﹐也不需要﹐他還說﹕“無論客人賺多少﹐你都只是賺佣金﹐最重要是要找客人和要他們入金(錢)”。這便是投資顧問。投資顧問不會為客人提供有價值的投資建議﹐也不是幫客人賺錢﹐而是利用客人的資金從中賺錢﹐或者稱為財富轉移。
我不是想做SALES﹐我想做一個真正的投資顧問幫自己和客人在投資市場上安全地賺錢。之後﹐離開了那間投資公司﹐去了做財務策畫(Financial Planner)。結果﹖還不是一樣﹐他們請的是SALES不是財務策畫師﹐不是投資顧問﹐也不是專家。財富管理公司和投資公司最大的區別是產品(Product)﹐但是投資公司所擁有的問題在財富管理公司裡仍然存在。在他們的訓練課程內﹐幾乎全部也是教授Selling Cycle﹐不是投資﹐不是財務策畫﹗他們雇用的大多是大學畢業生﹐有一些公司會請中五畢業生﹐然後進行兩個星期的訓練﹐有一些公司會進行兩個月的訓練﹐之後便開始出外教授顧客投資和財富管理。
連一些在投資產業接受多年專業的訓練和工作了十年以上的人﹐也還未能教導其他人投資或者自己在投資市場上安全及穩定地賺錢﹐但是這些財富管理公司只需要訓練一些讀任何科目的大學畢業生數個星期便能夠令到他們有教導其他人在投資市場上穩定獲利的能力﹗
我以前一個在財富管理公司工作的同事﹐他是一個賭徒﹐幾乎每個星期都去澳門賭﹐他教導他的顧客財富管理﹐他自己也因此賺得每月大約$30000元的收入﹐我當時已經離開了那間公司﹐正在找新工作﹐沒有收入﹐不過在投資市場上賺了一些錢可以過活﹐他竟然問我借錢﹐大約$10000﹐我借了給他﹐但他三翻四次地推遲償還﹐拖了足足一個月﹐他的財富管理技巧真好啊﹐這不是十分駭人嗎﹖一個教導和幫助顧客管理財富的財務策畫師竟然連自己的財富也管理不好﹐而且還借錢不還。
我認識一些銀行家﹐他們的責任是幫助顧客投資﹐給投資意見。他們大多會用一些技術分析和從研究部門獲得的資料做trade。而冒風險的只有投資者﹐銀行家們是穩賺不賠的因為他們只是獲佣金﹐他們也不會用自己的錢買他們建議顧客所買的股票因為他們根本不相信自己所告訴顧客的投資建議﹐他們的顧客卻相信!
我以前在一間人事顧問公司工作過﹐那裡的老闆相信一位銀行家的說話在高位買了巴西基金﹐我已經叫他小心的﹐當時的價格不便宜﹐他卻十分相信那個銀行家﹐結果是賺錢因為他的銀行家兩日之後便叫他賣了﹐賺2%多一點﹐佣金是1%﹐風險100%由我以前老闆承膽。他的trading
amount是 1 million HKD。我才知到為什麼銀行家賺那麼多錢﹐因為財富轉移。我還記得我以前的老闆那時說﹕“恆生好安全﹐唔係股票行”﹐“恆生D
Banker好惦﹐有人train架馬”。在銀行工作過的人都知到﹐初初入職時﹐只有大約一個月(或者更少)的訓練﹐僱用的人可能完全對Finance/Economic/Investment沒有任何認識﹐接着開始工作﹐找顧客﹐跑Quota。昇職快慢決定在你有多少客﹐入金多少﹐跟本和這個銀行家的能力沒有半點關係(或者除了銷售能力,
selling skill)。所以﹐如果隨便相信這些銀行家的話﹐不是很危險嗎﹖
我在三間財富管理公司工作過﹐其中一間的最高級負責人在訓練開始時說﹕“外面的Financial Planner太濫了﹐所以我們不稱為Financial Planner﹐我為此想了很久﹐我們叫XXXXX﹐是幫客人做Portfolio的。”。改了名稱但是所做的工作和其他財富管理公司根本沒有分別﹐原來這樣做便能夠在產業內做得更好﹐這便是那間公司最高級負責人的智慧﹗
沒有智慧的資金是十分危險的。沒有智慧的管理同樣危險﹐特別是責任比較大的管理人員。
歸根究底﹐這是制度上的問題﹐因為佣金制度而產生出這樣的問題。試想像﹐如果一個有良心的投資顧問幫助顧客做很好的分析﹐很好的投資決定﹐他賺得的錢是遠比一個沒有良心的投資顧問賺得少因為投資顧問的收入是與顧客的Trading Volume和顧客多少掛勾而不是顧客的投資回報﹐甚至連交通費也未夠﹐所以﹐真正有良心的投資顧問很少﹐要你在這些公司工作過便一定明白。再重複一次﹐Trade得愈少﹐風險愈少﹐Trade得愈多﹐風險愈高。投資顧問要賺得愈多﹐他的顧客便需要Trade得愈多﹐也愈危險﹐愈容易輸錢。
另外﹐如果投資顧問將大部份時間放在找顧客上﹐他會有多少時間學習和研究投資﹖沒有足夠時間學習和研究﹐如何能做出有價值的投資建議﹖所以﹐在某程度上找顧客應該交給另一個部門做。
可能有人會懷疑﹐人們不是笨的﹐他們會找一些好的投資顧問﹐問題便是﹐大部份人也不能夠區別好的和不好的投資顧問﹐如果他們有此能力﹐我相信他們根本不需要投資顧問﹐可以自己投資﹐或者他們購買一些投資報告還比較好。
比較好的投資制度應該是將投資顧問的收入與顧客的投資回報掛勾而不是顧客的Trading Volume。方法有許多﹐公司可以各自發揮﹐但是我相信方向是只有一個因為投資顧問的工作是提供有價值的投資建議而不是如何找多些客和如何引客人做多些Trade﹐更加不是財富轉移。
將佣金與顧客的投資回報掛勾之其中一個方法是佣金以在某段時間內投資顧問幫顧
客賺得的錢以某一個百分比﹐例如15%﹐計算。例子﹐一個使用投資顧問的
$100,000元戶口﹐過去一年賺得$60,000元﹐投資顧問的佣金便是$60,000的15%﹐
即$9,000。這樣﹐投資顧問的出發點便是如何幫顧客賺得更多的錢﹐而不是如任做
更多的trade﹐這個差別是十分之大的。另外﹐如果顧客只是自己trade﹐不需要投
資顧問的話﹐便用正常的佣金制度。
而且﹐這個制度是需要強制所有投資顧問使用此佣金制度﹐不然的話﹐投資公司仍
然可以用以前的方法玩財富轉移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