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遷移題型(建造中....)

網頁尚在編寫中, 請先欣賞我介紹信息遷移題型的講i座時所用的powerpoint簡介 ...網頁的最後還有我以最近數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文章為素材所擬的試題.

'信息遷移題' 這個用詞的由來

從 20002 年開始,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化學科推出了新的試題型式, 要求學生先閱讀一段文字, 然後回答問題, 這種型式的題目, 現時在世界各地的考試, 已成為擬題的新趨勢, 外國稱為(Comprehensive type questions), 意譯為 '閱讀理解題'. 然而這個名稱, 很容易與語文考試中單純地考核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的試題型式混淆. 現時在化學科出現的這類題目, 是先介紹一些對考生來說是新的課題內容, 然後要求考生運用他們的基礎化學知識去理解和分析有關課題內容, 並回答相關的問題. 因此有些書稱這類型的題目為'新情境題' '信息給予題' . 然而這兩個名稱都過於著重題目中所給予的新信息, 但忽略了考生運用化學基礎知識並將有關概念遷移至新信息的重要過程, 因此我在這裡引用 '信息遷移題型' 這個名稱, 以強調與考生基礎知識的結合, 其實這也是學生自學能力的體現. 我在這裡採用 '信息遷移' 這個名稱, 是參考 '全國高考化學命題委員會"九五"科研課題組編寫的 <2001年高考能力測試與試題設計>一書. (該書 2001 年 1 月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 主編: 韓家勛)

信息遷移題型的功能

我國自1988年起, 高考化學題型開始有意地指向考核學生自學能力, 故信息遷移題型也就得到很大的發展, 近年這類型的題目已在全國高考中, 佔了25%至35%之間. 本港在2002年開始引入這類題型, 只在卷一中佔10%, 而卷一又只佔高考分的40%, 故所佔比例不高. 由於這類題型可挑選自學能力較高的學生, 我估計未來它將成為本港公開考試中分量很重的題目. 其功能如下:

1. 在考試中, 挑選自學能力較強的學生: 考生的自學能力包括閱讀能, 理解能力, 還有運用基礎化學知識的能力.

2. 在平日的練習中, 訓練學生運用基礎化學知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引導學生和教師關注新科學領域的發展. 惟教師在擬題時需注意: 不宜引入過於艱深的課題.

4. 引導學生多運用基礎的化學知識, 多思考和分析與生活相關的課題和增強對偽科學的洞悉能力.

信息遷移題型: 試題初擬問與答

1. 2002年高級程度會考化學科試題(卷一) [問題及答案]

2. 1998年全國高考題 [問題及答案]

以下問題所引錄的文章, 未經精心撮要製成一般公開試題目的形式. 而且暫時只有英文版本. 因為我撰寫這些問題之目的, 並非供學生作公開考試前的操練, 我也不認同這樣的操練. 我寫這些試題的目的, 是期望透過這些試題, 引發學生們在學習時多關注化學最新領域的發展, 故素材的內容務求較詳盡, 它們都是鍛練學生自學能力和吸收新知識的良好閱讀材料. 中文版本的試題在製作中, 現時只有部份附有中文題目.

3. 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課題: 導電的塑料 [英文閱讀材料連問題] [英文答案] [中文閱讀材料連問題]

4.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課題: 手性藥物 [英文閱讀材枓]... [問題]... [英文答案]

5. 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課題節錄: 測量高分子的質譜技術(ESI 及 SLD)[英文答案]

返回主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