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產業經驗談
在全球的資訊產品市場中,美國一地即佔有相當高的比重,除此之外,美國在資訊科
技界的龍頭角色,再再吸引各個領域的廠商跨足此一市場,其競爭激烈之程度可見一
斑。而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來自於台灣的廠商要如而因應,以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
天地呢?
如何開始
如果您對於進入美國資訊市場擁有濃厚興趣,借鏡一下其他先驅者之經驗應是不錯的方法,或許,JM
Computer的「現身說法」能提供您一些啟示。JM
Computer為座落於德
州李察遜市的一家電腦公司(有關李察遜市的介紹請參詳「科技重鎮的新據點」一
文),從事有關個人電腦Whole Sale的銷售服務事業,在美國東部及南部佔有相當分量
的市場。
美國科技重鎮的新據點 在美國幾個科技發展重鎮中,加州矽谷早已為眾人所熟知,而除了矽谷之外,位於德州的李察遜市亦是其中之一。相信已有不少人都知道、甚至去過德州的達拉斯市(實際上她也是台北市的姐妹市,筆者在停留期間亦適逢台北市長陳水扁來訪),而與達拉斯毗鄰而處的李察遜市(Richardson
City)亦曾為華爾街日報將之列名九○年代全美最具發展潛力的郊區城市之一,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之下,李察遜市已逐漸發展為電子通訊及電腦相關高科技工業之重鎮,像是TI、IBM、Micrografx
Software、NORTEL、ERICSSON的總部或是分支機構都位於此一區域,正好與加州矽谷成一對照,或許,這兒就即將是您大展身手的舞台了。
|
根據JM Computer負責人Jimmy Kuo表示,他在最初時並非活躍於資訊產業界,也不是居
住於美國,而是在高雄從事有關三夾板等與「木材」有關的行業。會投入PC產業也是
因緣際會,開始時,Mr. Kuo與在美國一位Ph D.的同學合伙做PC生意,原本他是完全
不介入營運,而是單純資金的提供,到了後來,Mr.
Kuo才自己「下海」,如今晃眼也 已七八個年頭了。
關鍵中的關鍵
也許,對於意欲進入資訊產業界的人士而言,他們最想知道的不外乎什麼是成功的第
一要素。實際上,生意的本質都是一樣的,但說到PC產業的話,Mr.
Kuo認為,最重要
的就是市場的眼光與運作,雖然PC是屬於高科技的產業,但是高科技並不是所有的一
切;不是你掌握了最先進的科技便能左右逢源,反而是市場的因素主導了大部分的結果,而且PC產品世代更替的消長情形特別明顯,例如今天最高階的電腦也許明年此時
已不見蹤影了,在研發、行銷及倉儲管理等方面都足以影響成敗。
Mr. Kuo進一步表示,PC事業的收益大約是總營業額的5%左右,如何在這不高的盈收中創造更高的利潤,市場和資金就相對地顯得重要了,「資金是非常重要的」,Mr.
Kuo又強調了一次。
怎麼說呢?Mr. Kuo透露,在美國從事PC生意的台灣人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台商
到美國開電腦公司,必須要有掌握某種程度的市場佔有率、信用要好;另外一種就是
「機會說」者,可以舉部分留學生為代表,其抱持的想法就是「生意不做大、有錢賺
就好」。對於前者而言,資金的充裕與靈活運用便比後者來得重要,後者可能虧損時
只是損失了一筆500美元的生意,而前者可能一筆生意就是5千美元;相對而言,前者可能只為了500美元就跳票,而後者運作的空間自然會比前者多得多了。
以JM Computer第一年的營收來講只有5百萬美元,計畫未來將達到165百萬美元,這也可以看出Mr.
Kuo的鴻圖大志。
仍有困難之處
Mr. Kuo表示,其實困難點真的還不少:
一、
雖說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人權,但實際上美國人依然有排外以及種族歧視的心態,當然,並不是每一個美國人都是如此,所以在面對美國人做生意時,可能會有些許不平等的感受。另外,在美國從事交易時可以藉由保險公司保證買方付款,但這並非萬全之計,例如有些保險公司碰到五千美元上的案例不受保,變成了「保險不保
險」的情形,Mr. Kuo覺得不如將保金拿回來自己運用更為妥當。
還有就是可能因國情不同,Mr. Kuo認為外藉員工並不容易管理,例如業務員會和客戶
達成某種協議,但是其內容是公司能力不逮的,而業務員只顧拿取僱金,之後的事情
就已經不是他的事了,所以如何釘著老美做事亦不可輕忽。但是Mr.
Kuo仍強調,70%
的美國人仍然是不錯的。
二、 難以發展如美國大公司般之企業架構。Mr.
Kuo指出,會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在於 PC生意的收益太低,什麼事都要得緊才能創造利潤,所以他採取交叉策略的方式。JM
Computer目前50%的重心放在主機板市場,並以此一產品做為推動整個市場佔有率的
「火車頭」,以創造更多的營收。
良性循環的品牌哲學
說到整個資訊產業的未來走向,Mr. Kuo表示,在未來,所謂Clone的市場會愈做愈小,
而大廠會愈做愈大,他認為Intel將「一統天下」,到時候可能淪為只是幫這些大廠「打工」的局面。但是,如果擁有自有品牌,並且具有良好信譽,能提供完整、快速的服
務,相信不只是市場,就是連工廠也會樂於使用,如此良性循環,業者將會有更多的資金運用於研發更好的產品,以提供市場之需求。Mr.
Kuo認為,有製造工廠才有根,
就算市場佔有率有多大,仍然只是為人作嫁,無法真正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除了
PC的市場外,網路產品的比重亦會再重新調整,畢竟這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市場。
踩穩了再前進
一個公司成快速成長,好嗎?Mr. Kuo覺得,公司成長得太快很容易出問題,甚至發生曇花一現的情形接而出現負成長,這並不是件好事,寧願站穩了再前進,並且讓眼光遠大,讓成長得更為紮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