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何必「重出江湖」?

●我在溫哥華主編中文報紙文學副刊的時候,金庸來訪。雖然是武俠小說的大師、經久不衰的明星作家,但他溫文儒雅,待人十分親切,問我的名字是不是筆名,因為我先後給他親手創辦、也是他最喜歡的刊物斷斷續續寫了十多年的文章,他對我並不陌生。在報社,我跟他聊了很長時間的天,問他最喜歡自己哪部作品中的女主角,他回答說,如果是太太,他喜歡《笑傲江湖》中的任盈盈,如果是女朋友,他則喜歡豪爽的郭襄。我也問過他會不會哪一天重出江湖,他絕對地說,封筆就是封筆,不可能再執筆寫小說。

 如今,金庸在剛結束的香港書展上透露,已經著手大規模修訂他的十五部武俠小說,工作進行了八、九個月,已經修訂完《碧血劍》和《書劍恩仇錄》。當然,金庸不是政治家,沒有違背政治承諾的問題,不必苛求他是不是信守諾言。再者,作家現在也是用明星操作的手段,余秋雨、王溯等都宣佈過封筆,轉眼又重出江湖了。更何況,金庸的修訂主要著眼於文字,小說結局不改,但一些廣為人知的情節會變化,這樣的修改,算不算是「創作」呢?

 儘管金庸的武俠小說獨霸天下,但當時寫作的目的之一,畢竟是為提升報紙銷量和影響力,每日連載,總有不盡完美處,文字和情節的改變,當然有空間。

 然而,我仍然不贊成金庸作修訂。因為幾十年來,金庸的小說,已經成為經典,對金庸迷來說,每個情節,都好像是被閱讀生命的一部分,或許有點瑕疵,甚至有「殘缺」,但它們仍然是美的,是不應該被更動的,不然,就好像生命給拿掉一部份,或者宛如「整形」「隆乳」,反而給讀者帶來異樣感。除非修訂版是給從來沒有看過金庸小說的新讀者看。

 此外,我覺得修訂也會給金庸帶來風言風語。有人說,金庸是耐不住寂寞,又想念媒體的關注與焦點了,甚至想運作拿諾貝爾文學獎,所以搞出修訂的手法,我為金庸辯護說,你去讀一下他跟池田大作的對話,他對名氣應該是「心如止水」了吧?有人說,金庸做浙江大學文學院長,沒有帶出一個博士生,有點尷尬,所以還是走回武俠小說的老路,我為金庸辯護說,找不到博士生,是因為金庸堅持「寧缺勿濫」;有人說,金庸搞修訂,是為了掀起新的商業潮,把已經平淡的武俠小說市場再炒熱,賺更多的錢,我為金庸辯護,他已經很有錢,不少電視劇的改編,只收一元錢的象徵版權費,所以不要這樣去猜測。

 辯護歸辯護,我還是勸金庸就此罷手,不然,他僅僅要說明為何這麼這麼改,就會疲於奔命。當然,對以研究金庸小說為「安身立命」的人來說,大概會大大的歡呼吧? (丁果寄自溫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