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碧端專欄》這樣的外交 所為何來?
【黃碧端】
我厭惡中共在國際上對台灣處處杯葛打壓的姿態,大國使小伎倆,實在不符一個文明國家的格局!但我更不願看到在國際上不靠外交關係也早已建立起更高尊嚴的台灣,如今不斷隨著中共的小格局起舞,連元首副元首都不惜揮霍已經捉襟見肘的稅收,甚至不惜說謊文飾,加上重利為餌,以便迂迴入境他國,卻沾沾自喜以為如此便構成「北京的挫敗」。這是典型的阿Q,也是更小更小的格局。這樣的格局走下去,就算台灣有一天真獨立了,「站起來」的,難道不只是個侏儒麼?
很多人回看台灣在一九七二年失去聯合國席次,認為是當時國民黨「漢賊不兩立」政策的錯誤。民進黨一向也傾向認定,若非這步棋走錯,今天的台灣仍是聯合國成員,甚至可能獨立成功。歷史無法回溯重演,因此也永遠無法證明台灣當時若秉持不同的政策,今天會是什麼局面。但無疑的是,當時執政的國民黨為了奮力要留在聯合國做「唯一」的代表,必須爭取一票是一票的小國,六、七○年代的外交部次長楊西崑便是這樣終年風塵僕僕地贏得了「非洲先生」名號的。退出聯合國後,已經沒有聯合國的票要爭取了,但很有趣——也很悲哀的是,三十年來,爭取小國的心理一直延續下來,為了要多得一個偶然有名無實(建了交但沒好處),更多時候是無名無實的「國際友人」,政府不知撒下多少百姓的血汗錢,外交人員不知折多少腰、鑽多少營,去跟一堆少人聽過的所羅門、諾魯、巴布亞紐幾內亞、布基納法索、科索夫……這些國家謀求建交。而對岸的中共,果然是我們同文同種的國家,行為心理如出一轍,像舉行球賽似的,你投籃我就蓋火鍋,你傳球我就攔截。球賽中的人除了贏球一念,是沒有別的理智的,宜乎台灣就這樣為了滿足自己造成「北京的挫敗」的心理,不斷去援助一些三天兩頭投向敵營的「國際友人」,樂此不疲。近幾年,尤其動不動主帥親征,外交部都不知道的金援數字,官方發言人都蒙在鼓裡的行程,全國人聽了都冒冷汗的承諾,不斷由元首副元首帶頭演出……,這種「外交戰」究竟真正意義何在,會走向哪裡?
有一回在飯局間,斯時阿扁總統正在塞內加爾、聖多美等四個非洲國家訪問,席間便有人討論起究竟台灣還撐得起多久這樣的「外交」。同座的分屬在朝在野黨派,也都有相當地位身分,當中有人終於問,「假如這些邦交國一個都沒有了,會怎麼樣嗎?」共同的答案是,「不會怎麼樣」。此語作結而一座莞爾。
實在不會「怎麼樣」,只是讓兩岸賽球賽得歇斯底里的雙方離開球場,各自回去把內政處理得好一點罷了。至於如果還非要玩下去呢?不要忘了,中共越來越有本錢而我們越來越沒有了,我一想到這回呂副總統只為「入境」一下,一放就是四千億台幣的天然氣的餌,實在想說——所為何來啊,還玩得下去嗎?
【2002/08/23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