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敬酒

●二千五百年前,紹興是越國國都。越國戰敗後,國王勾踐備受屈辱。他發誓報仇,於是有了歷史上有名的「臥薪嘗膽」的故事。

 勾踐果然有志氣。他為自己立了一條規矩:「非身之所種不食,非夫人之所織不衣。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也就是說,國君親自參加生產勞動,帶頭勤儉節約,使人民豐衣足食,儲糧備戰。

 一日,他來到錢塘江邊一個小村子視察,村民們正在穀場上慶祝豐收。四周堆滿了金燦燦的稻穀,場上紮滿了一大垛、一大垛的稻草篷,人們唱著歌,跳著舞,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當他們發現了勾踐時,便歡呼起來,恭恭敬敬地邀請國君一同歡慶。

 勾踐笑著,揮著手同意了。

 父老們激動之餘,悄悄地商議了一下,端出了全村唯一的一罈祖輩留下來的美酒,用來招待越王。勾踐真情勸阻,要大家留著在重大節日時飲用。但難道還有比國王來到更重要的嗎?眾人打開酒罈,一股幽香立即彌散全場。勾踐馬上站起來聲明:「除非大夥兒一塊喝,否則我不喝。」可是酒少人多怎麼分配呢?他請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坐到身邊,親自為每人敬了一碗,最後留了一碗。當老人們興高采烈地「乾杯」以後,勾踐高舉起酒碗走到江邊,「嘩啦」一聲把酒倒入錢塘江,大聲說道:「讓錢塘江兩岸所有百姓都嘗嘗這美酒吧!」接著舀起一碗江水,一飲而盡。

 百姓們看了,無不深受鼓舞。(龔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