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廟會
●北京城裡的「廟會」,有點兒類似古時鄉下的墟市;或如今美國的「跳蚤市場」;或大馬的「斗磨」(馬來文音譯),反正都是臨時的市場。
就由於設在著名的寺廟範圍之內,所以名之為廟會。抗戰前,東城王府井大街早就有了三友實業社(百貨商),後來又增加了大型的中原百貨公司和中國百貨公司,加上各行各業俱備的東安市場,還有大大小小的飯莊子、飯館子,讓北京人大享口福。
一般老百姓和城外四鄉八鎮的人,特別愛逛花市跟三大廟會,每逢開放的日子,真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農曆大年初一是到廟堂上香祭拜諸神、許願還願的好日子,各廟都不准擺攤兒……。那什麼日子逛呢?
初三是「花市」。在哈德門(即崇文門)外。顧名思義是以賣各款各式鮮花為主,也有手工紙花,此外,還擺賣女性化妝品和針線活兒東西的。
初四、初五與初六三天的廟會,在東城近東四牌樓的隆福寺舉行。
初七、八、九是在近北城溝沿兒的護國寺廟會。
初十、十一、十二是西城在阜城門大街的白塔寺辦廟會。
花市與隆福、護國、白塔三大寺,辦廟會的日子周而復始。
北京三大廟會大攤、小攤林立,日常生活用品、男女服裝、鍋碟碗、刀叉鏟等等應有盡有。另外小吃攤兒特別多,純北京平民化的小吃如:豆汁(佐喝的有油炸鬼)、小餛飩配燒餅、餑餑(甜鹹點心)、爆肚等(清真教)、炒肝(豬雜)、豆腐腦、灌腸、棗爬糕、蒸糕、驢打滾、炸元宵、粽子(甜的)等。
至於甜品,冬天有冰糖葫蘆、糖炒栗子、烤白薯;夏天有酸梅湯、冰棍兒。四季都有的冷或熱的奶酪。
耍把式的,可是廟會上不可或缺的,刀槍劍戟等兵器表演之外,北京或蒙古式摔跤、打拳、氣功等,表演完了,小夥計拿著籃子轉圈打錢,賞多賞少隨意,全都作揖道謝。
此外還有拉洋片的,鏡箱正面有四、五個洞孔,拉的人一片一片的拉唱,讓坐在凳子上的人(多半是孩子)看西洋風景跳舞、打拳……。變戲法的多為夫妻檔或父女檔,觀眾圍著看,也是表演完打錢。(王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