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兮兮的天葬(上)

●藏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人口大約有四百六十多萬,分布於西藏自治區和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等省的部分地區。自稱「博」。居住在西藏地區的又稱「博巴」,居住在川西一帶的又稱「康巴」,居住在青海、甘南和川西北等地的又稱「安多哇」,居住在川西北部分地區的又稱「嘉戎哇」。在藏語裡,「藏」即為「聖潔」之意;「巴」和「哇」是「人」的意思。他們大多信奉「藏傳佛教」——喇嘛教。

 藏族人的喪葬方式一般有五種,即塔葬、火葬、天葬、水葬和土葬。塔葬是用香料、藥品醃乾屍體,裝入塔中,塔的外面鑲飾著珍貴的金銀珠寶。喇嘛教格魯派(黃教)的兩大活佛達賴和班禪以及少數大活佛的屍體,就是用這種最高級別的葬法。火葬,積薪用火焚化屍體,也只有活佛和一些貴族才能享用。凡是因傳染病而死或夭折的小孩,則行水葬,即把屍體分割成幾塊丟進河裡。土葬,是為凶殺或因受刑而死的囚犯們安排的、最壞的一種葬法。藏人認為,被土葬的人是永遠不會轉世的。天葬,就是將屍體支解後餵鷹,為一般藏人所常用,故最為流行。但對外民族來說,它卻總是神秘兮兮的。即使是藏人,也有只知其然,而並不知其所以然的。

 一般藏人死後,因為要行天葬,首先要用香料藥物(如藏紅花、冰片等)浸泡的水洗淨屍體,然後將它蜷曲起來,把頭夾到兩膝之間,狀如母腹中的胎兒,再用麻繩和白床單裹住,放在一個專門用土坯壘起來的床榻上。

 屍體在家中停留三、四天,親友們前來弔唁,習慣上送一些錢、青稞酒及哈達。經過一系列繁瑣複雜的超度儀式之後,在一個由活佛或高僧測定的日子裡,天剛濛濛亮,就開始起靈出殯,前往附近寺院的天葬臺,或者遠奔最令人景仰的世界三大天葬臺中的西藏直貢梯寺天葬臺或西藏桑耶寺青朴天葬臺(另一個是印度的斯白天葬臺)。死者的直系親屬照例不去送葬,只請一兩個遠親或好友隨行,以監督天葬,並帶上錢和食品等料理事情。

 到達天葬場後,先請背屍人和天葬師吃飽喝足,天葬才正式開始。天葬臺一般是一塊巨石或用石塊壘成的石臺,屍體放上去之後,天葬師就在旁邊燃起一堆煙火,那帶著草藥香味的青煙裊裊升起,向棲息在四周群山中的鷹鷲發出天葬的訊息,於是牠們紛紛向天葬場飛來,盤旋一陣,就停棲在附近的山丘上,撲騰著翅膀,都在注視和等待。(易俊傑)


神秘兮兮的天葬(下)

●天葬台上的屍體先被俯放著,用繩索把脖子固定在石塊上,以免操刀時滑動。天葬的第一刀割在背上,再從兩側把肌肉一塊一塊地分割下來,背部割完再把屍體翻過來割正面,然後是四肢。再用石頭把骨頭和頭顱搗碎,用糌粑拌在一起,捏成團,並把地上的血水黏乾。

 天葬師的技藝有高有低,技藝嫻熟的如「庖丁解牛」,不用半個小時就可把屍體處理完畢。世界著名的三大天葬台之一的直貢梯寺天葬台,有時一天有十來具屍體,一個技藝高超的天葬師能在一個上午處理得乾乾淨淨。天葬師處理完屍體之後,會朝著鷹鷲大喊一聲。頃刻之間,迫不及待的鷹鷲就箭一般地衝了下來。有時,幾十隻鷹鷲會把天葬台蓋得密密實實,看不見屍體。但其中總有一隻近似於首領的鷹鷲,只有當牠首先啄食幾口之後,其他鷹鷲才會你擁我擠地去吃。如果鷹鷲數量較少,天葬師總是先讓牠們吃糌粑糰,吃完後才給牠們吃肉和內臟,不然,牠們吃完肉就不願再吃糌粑糰了。--屍體不被吃完,死者將因此而不能升入「天國」,轉生「極樂世界」,這對死者的家屬來說,將是一個永遠無法彌補的缺憾,他們就會十分痛苦。

 天葬師一般都由俗人擔任。按照宗教上的意義,天葬師是人間與天國的「轉運使」,「天命輪迴的助產士」,其地位自當不低。但是,由於他們從事的職業陰森恐怖,令人敬而遠之。這種職業過去往往是世襲的,故其孩子常很難找到合適的配偶。現在的天葬師已不完全是世襲,有的是為了生活,有的是為了追求來世的幸福而自願當上了天葬師。他們雖然已是藏人中的高收入階層,但人們對這種職業的偏見依然如故。

 佛教中的恆特羅派學說認為,每一具肉身中都有數個「輪室」,它們以蓮花狀沿著脊椎排列下來,從尾椎直抵頭頂,一旦花瓣被扳碎,花根被劈開,整個蓮花則分崩離析,失去了精血和活力。人的靈魂所依托的肉體也就宣告消失殆盡,靈魂只得出竅尋找新的載體。藏民族選擇天葬儀式,就是根據這種佛學理論來推行的。

 高原上的猛禽惡獸很多,牠們吞食一具屍體輕而易舉,而天葬卻偏偏看中了禿鷲,這也與前面所說的靈肉分離理論有關,靈魂轉世的觀念已經滲透到了每個藏人的生死觀中。如果人死而肉體不消失,則亡魂還有可能依附於原來的肉體上,從而無法轉世。

 在天葬之前,藏區曾經實行過高山風化、懸梁、穴藏等等葬法,但畢竟都留下骸骨和其他痕跡,不盡如人意。人們在觀察尋覓中,終於發現了禿鷲的特殊功能。

 禿鷲,為鷹科之一種,故俗稱「禿鷹」或「鷹鷲」,亦稱「座山鵰」,是一種大型猛禽,體長約一點二米,棲息高山,嗜食鳥獸等屍體,終年留居於中國西部山地。禿鷲不僅能生吞活剝各類動物的肉體,還能把骨頭也嚼嚥一盡,具有極強的消化能力。高原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沒有禿鷲的腸胃,就不要去咀嚼金丸銀蛋。」可見禿鷲的胃功能有多麼厲害。另外選擇禿鷲還不僅僅是因為牠的凶狠銳猛,鋼胃硬腸,牠還有一個其他猛禽惡獸無法比擬的長處,即對糞便的處理。禿鷲不管吞食了什麼動物,都不會留下一丁點兒殘渣在地面上。牠屙屎便溺都在高高的天空,在數千米以上的海拔高度,在翱翔之中。高原強勁的氣流把牠排泄出來的汙物化得無影無蹤,乾乾淨淨,不讓一丁點兒渣子撒落在地面。

 所以,藏人對於天葬看得很淡泊,直截了當地稱之為「餵禿鷲」,把死亡看作冬季的枯草,冷天的冰河,順理成章,天經地義,根本不存在什麼不近情理,近於殘酷的想法。他們認為,死亡只不過是新生命的開始,是生命輪回中的一個階段,而遺體的存在是影響超度亡靈阻礙早日轉世的重要因素,而天葬是舊的靈肉結合的結束,是新的靈肉一體的開始,無須悲傷。(易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