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故事(上)

●明末,金陵秦淮舊院(歌妓居住之地)有一名叫李貞麗的歌妓收養了一個義女,此女溫柔慧俊,生性聰穎,尤工琵琶,諢名叫「小扇墜」。十五、六歲時便開始陪客伺宴,但尚未入芙蓉之帳。李貞麗有一位老相好,是舊院中的常客名叫楊文驄(又名楊龍友),曾任常、鎮二府的巡撫。

 有一天楊文驄來到舊院消遣,見李貞麗母女居住的樓上房間四壁掛了許多名人的題贈,不覺也來湊趣,願為「小扇墜」畫一幅墨蘭。在落款時問到她的名號,她說年幼無號,於是李貞麗便請這位楊老爺賞她兩個字吧。楊龍友說他根據《左傳》宣公三年文內的兩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就為她取名香君吧,同時把母女居住的妝樓取名為媚香樓。

 舊時代,妓女到破瓜之年(十六歲)時便開始接客,行話叫做梳櫳,這對每一個妓女來說是一件大事,十分慎重,以便有一個好的開端。這時有河南東林名士侯恂之子、復社成員才子文人侯方域(又名朝宗)住閒南京,欲尋一秦淮佳麗為伴。於是由楊文驄作媒為李香君物色這位理想的梳櫳人。此時侯方域久留金陵,行囊羞澀,但楊龍友願為出資三百金作為梳櫳歡宴及妝奩費用。才子佳人合歡之日,侯方域贈李香君宮扇一把,並題詩一首於上。其詩曰:

 夾道朱樓一徑斜,

 王孫初御富平車。

 青溪盡是辛夷樹,

不及東風桃李花。

 侯方域故意說辛夷樹不如桃李花,當然是對李香君的讚美了。才子佳人一見傾心,相互愛慕,一夜柔情無限,蜜語調簧,春心飛絮,紫絲羅帶鴛鴦結,又一番鏡盟釵誓,「懷情入夜月,含笑出朝雲。」

 可是這位楊老爺久已丟官,且也拮据,今天為何輕擲金錢為侯公子和香君來填這煙花之窟呢?李香君是個聰明俊慧,頗知情義的女子,欲弄明白,以便來日圖報。侯方域也深感其中必有蹊蹺,因為他與楊文驄乃萍水之交,如今承此厚情也覺不安。於是楊文驄只得把實情相告。

原來此金出自阮大鋮之手,阮原為閹黨魏忠賢的乾兒子,和權奸馬士英是死黨,崇禎皇帝即位後,便剷除了閹黨,魏忠賢被黜職治罪,本來依靠魏忠賢作威作福的一夥人跟著失勢無權,一向反對魏忠賢的一批江南復社文人士子得以揚眉吐氣,大罵阮大鋮為文人中的敗類,處處加以討伐戲弄,阮大鋮感到十分痛苦,抬不起頭來。阮深知侯方域與復社領袖交往甚密,頗具影響力,如果由侯出面從中斡旋,或可減輕復社人士對他的壓力。於是便由楊龍友出面,阮大鋮出錢,舉辦了這場梳櫳喜事。(孫稼田)

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故事(下)

●侯方域認為自己已受阮大鋮的資助,又覺得他情辭迫切,出於憐憫倒想為他分解。不料李香君聽後並不以為然,她說:「阮大鋮趨附權奸,廉恥喪盡,婦人女子,無不唾罵。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於何等也?」為了使侯方域不致徇私廢公,香君便把三百金購買的衣物與首飾全拋一地,棄之如敝屣。李香君正直剛烈的性格使侯方域深感愧疚,感嘆香君真是自己的「畏友」而更加敬愛她。這時清兵漸逼江南,侯方域在南京應試又不第,只得暫時離開南京,臨別時香君為他餞行,並婉勸他勿與阮大鋮之流往來,暗示他要愛重名節。

 李自成帶兵攻破北京時,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皇室貴族大批南逃,明朝一時無主。當時以馬士英、阮大鋮為首的一批閹黨餘孽擁立了昏庸的福王朱由崧來南京為南明中興之主,這些人因而再次得勢。他們不獻國家中興之策,卻為新主子「進聲色,買貨利」,呼朋引黨,並借權勢報私仇,迫害曾經反對過他們的那些復社成員。此時有一名得勢的巡撫田仰,在上任前欲娶小妾隨侍身旁,他久慕李香君的芳名,願出聘金三百迎娶。李香君出自對權貴的厭惡和對侯方域的懷戀,便予以婉拒。她對前來做媒的人說,她與侯郎定情詩扇已紅絲拴緊,抵過他萬兩雪花銀,她情願薄福,也不願入朱門。

一顆芳心採不去?惹惱了這位巡撫大人。田仰未達目的,心有不甘,便利用他與南朝宰相馬士英的親戚關係,仗勢派一批惡奴去媚香樓搶娶。李香君在與惡奴搏鬥掙扎中,撞倒在地,不惜以死示其堅貞不屈。香君頭破裂破,血噴滿地,連她手中的那把定情詩扇上都濺了血。最後楊文驄想出一個李代桃僵的辦法。李貞麗鉛華未謝,丰韻猶存,田仰從未見過李香君,只要楊文驄一口咬定她就是李香君,尚不致露出破綻。於是由貞麗代替香君從良出嫁,解除了這場危機。

 李貞麗走後,李香君獨守空樓,恨在心頭,愁在眉梢,洗了胭脂,整日懨懨無緒。楊龍友對她們母女深表同情,並受李貞麗之託,答應常來看望香君。一日楊與曾經做過香君教習的師傅一起來到媚香樓,見這把詩扇晾在外面,幾點血痕,紅艷非常,便想添些枝葉,替它點綴起來。於是楊文驄便採摘盆草,扭取鮮汁,權當顏色,稍加點染,竟是幾筆折枝桃花,遂成了一把桃花扇,香君看後感嘆不已,桃花命薄,扇底飄零。這把桃花扇便更具定情傷情內涵,也滿盈著香君的百苦千愁萬恨。

 孔尚任的《桃花扇》傳奇劇本中寫道,李香君和侯方域經過離亂後,終於在金陵棲霞山相會,因感社稷淪亡而相約出家。孔尚任文友顧彩(字天石)改《桃花扇》為《南桃花扇》,李、侯相會時並未相約出家,而是當場團圓。

 僅延續一年多的南明王朝和朝中的權貴們早已淹沒在無情歲月的滾滾洪流之中,而一曲《桃花扇》,敘述李香君義切中抱之情懷和她的悲歡離合愛情韻事,卻流傳至今。(孫稼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