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天才女詩人徐惠

●古代傳下來的童詩不少,女才童也不少,而現存最早的女童詩有幾首?名氣最大的女才童又是何人?經查閱,一為李冶(李季蘭),二是唐太宗賢妃徐惠。奇妙的是,她倆都是浙江湖州人。李冶是湖州烏程(原吳興縣)人,徐惠則是湖州長興縣人。

 徐惠,據《新唐書》載曰,她出生五個月便會說話;天資聰穎,加上其父徐孝德喜讀詩書,直接感染和教育了徐惠,所以徐惠四歲能讀《詩經》和《論語》;八歲時,父親要她仿屈原的《離騷》作離騷體詩。徐惠便寫下了一首《擬小山篇》:

 仰幽岩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

想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荃,香草名。詩中流露出徐惠對屈原的崇敬和仰慕之情:近千年方遇上你這位真正的人,你純潔似香草,何必獨自殉情哩!《全唐詩》在收錄《擬小山篇》一詩中注曰:其父見八歲女孩能寫出其篇,「大驚」。知小女才氣「不可掩,於是所著遂盛傳。」

 唐太宗李世民聞知徐惠有文才,生得純情美麗,十四歲便將她選入宮中,封為婕妤,深得太宗寵眷。她才氣過人,一次在長安崇聖寺,太宗要召見她,由於她姍姍來遲,太宗「怒之」。徐惠見狀,當場進詩一首:

 朝來臨鏡臺,妝罷暫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太宗見詩,轉怒為喜。《全唐詩》輯存徐惠詩作五首,均文采華美。如其中一首《秋風函谷應詔》:

 秋風動函谷,勁氣動河山。

 偃松千嶺上,雜雨二陵間。

 低雲愁廣顯,落日慘重關。

 此時飄紫氣,應驗真人還。

 就寫得氣勢奪人,文詞生動。據《長興縣誌》載:因詩作「深得太宗嘉許,很快被遷為充容。」

 貞觀二十二年(西元六四八年),唐太宗令蔣萬徹、裴行方率軍三萬,東征高麗不下,又擬用兵西征,同時興建宮室,官民皆怨。時徐惠雖身居深宮,卻心憂國事和民眾,急忙草就《奏疏》呈太宗,《奏疏》在肯定貞觀二十餘年唐太宗政績的同時,大膽指出「黷武玩兵、先哲所戒。」例舉「秦皇併吞六國,晉武奄有三方,反成覆敗之業」。說明「地廣者,非長安之術;人勞者,為易亂之源。」力諫太宗節儉,不宜大興土木,尖銳地指出:「卑宮菲食,聖主之所安;金屋瑤台,驕主之為麗;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無道之君,以樂樂身……」唐太宗閱後,沈思,不禁讚歎道:「徐充容有此奏讀,朕不得不暫事弭兵矣。」遂將征事擱起,東征雖得勝,亦令休息,並「優賜」徐惠。

 貞觀二十三年(西元六四九年),唐太宗病逝,徐惠哀思成疾,不肯進藥,又作七言詩及連珠以見志。她表白:「吾荷顧實深,志在早歿,魂其有靈,得侍園寢,吾之志也。」對待皇帝這般忠心耿耿,深得唐高宗的讚賞。唐永徽六年(西元六五粼年)病逝,年僅二十四歲。被追贈為賢妃,陪葬昭陵石室,成為唐代佳話。

 徐惠還有一個妹妹,為高宗婕妤,也有文藻,當時人把徐惠比作漢代的班婕妤。(余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