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酒爭高

●翻開一本茶書,祇見開宗明義第一章這樣寫道:「中國是茶的發祥地,是茶的故鄉,中國人不僅最早發現茶,而且最早飲用茶。人們常說『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與茶須臾不離。」

 翻開另一本酒書,卻見卷首便開門見山,大加渲染:「酒,作為一種魅力無窮的勝飲靈物,歷史悠久漫長,幾乎從人類的洪荒時代開始,酒就在人間大地上出現了,滲透到了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從帝王將相到平民百姓,芸芸眾生,無不徜徉在酒的海洋之中。」

 讀了這兩段門面話,不禁使人聯想起了明人樂天大笑生《解慍編》中的一則寓言《茶酒爭高》。

 一天,茶對酒自我誇耀說:

 戰退睡魔功不少,助成吟興更堪誇。

 忘國敗家皆因酒,待客如何祇飲茶?

 茶誇耀自己能提神醒腦,掃蕩昏昏欲睡的精神狀態,令人神清氣爽,又能誘發文思,吟詩作賦之人品嚐便能即興唱和遐思飄逸的詞章。為了抬高自己,茶極力貶低對方,說酒是人們忘國敗家的根由,因此人們珍視茶的價值,用茶來待客。

 酒聽了很不服氣,憤憤不平地反詰道:

 瑤台紫府薦瓊漿,息訟和親意味長;

 祭祀筵賓先用我,何曾說著淡黃湯?

 瑤台是古人想像中的神仙居處,這裡指代神仙;紫府即紫微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的居處,因稱皇宮為「紫禁宮」,簡稱紫府,指代皇帝。酒針鋒相對地辯難說:神仙和皇帝都離不開我這美酒;消弭糾紛,促成和解,更是非我莫屬。請問,祭神宴客有誰用你這淡黃湯(茶水)呢?

 茶和酒各詡其能,爭論不休。水在一旁聽了,仍出面調解道:

 汲井烹茶歸石鼎,引泉釀酒注銀瓶。

 兩家且莫爭閑氣,無我調和總不成。

 水的評說是公允的,它說:石鼎(古代三足兩耳煮東西的器物)裡的茶是用井水煮的,銀瓶裡的酒是用泉水釀的。你們倆不要爭長論短了,沒有我的調和,你們誰都成不了氣候。(李菁)